[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张量判别字典的叠前地震反射模式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04853.3 | 申请日: | 202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48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蔡涵鹏;敬鹏;丁家敏;胡光岷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G06K9/6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盛汇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8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张量 判别 字典 地震 反射 模式 分析 方法 | ||
1.一种基于张量判别字典的叠前地震反射模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叠前地震信号:从油田、地球物理服务公司获取实际地震资料,根据选取的时窗大小和所需分析的目标层位位置,从实际地震资料中切取目标层位叠前地震信号;
S2、加入目标道集的邻域道集信息,与目标道集数据一起组成多维叠前地震数据;
S3、制作训练数据,任意选取部分叠前地震数据,并由解释人员对选取的叠前地震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的岩性类别进行标记,将其作为训练模型的训练数据;
S4、构建目标函数,在基于张量判别字典学习算法的基础上,制定有利于叠前地震数据分类的分类策略;
S5、迭代更新模型;从初始模型出发,利用步骤S3得到的训练数据来不断的更新张量判别字典中的参数,直至达到设定的更新次数;
S6、对叠前地震数据进行反射模式分析,将步骤S2中预处理好的叠前地震数据放入步骤S5中训练好的模型里,得到整个工区目标层位的反射模式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张量判别字典的叠前地震反射模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具体实现方法为:
S41、构建目标函数:定义j∈{1,2,…,c},c为数据类别的数量;
将Tucker分解中的因子矩阵作为字典集,D={D1,D2,...,Dc}为所有字典的集合,Dj为反射模式j的字典集,为Dj中的字典,对应反射模式的p个维度;
需要字典集Dj能够学习到反射模式j的特征,得到最小化重构误差为:
其中,是F-范数,×n表示模乘,Djn是字典,n=1,2,…,p;
定义稀疏度为t,得到目标方程为:
s.t.||
|| ||0代表0-范数;
S42、使用交替迭代法求解目标方程;具体算法为:将字典D初始化为单位为Frobenius范数的随机矩阵,目标方程最小化在以下两个步骤之间交替进行:
步骤1:固定D,更新
s.t.||
对于每个类别的稀疏系数进行独立更新,有:
s.t.||
其中,为本次迭代得到的结果,
变换后得到:
s.t.||
其中,vec(·)表示张量的向量化;
步骤2:固定
其中,为本次迭代得到的结果;
令得到:
之后,给出Djk的最小二乘解:
其中,为本次迭代得到的结果,为摩尔-彭若斯广义逆,其求解方式为
这样,通过多次迭代更新,得到分类所需的张量判别字典集合D和张量稀疏系数集合
S43、制定张量判别字典学习模型的分类策略,对张量稀疏系数进行类别判定;
对于第j类标签数据集,有对应的张量稀疏系数集合Pearson相关系数是研究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量,对于两个张量稀疏系数
其中,为
因此,修改后的张量判别字典学习模型的分类策略如下公式所示:
其中,α为控制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0485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楼梯踏步快速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仿上颚运动组件及仿生口腔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