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愈合基台及构建方法、制备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98231.4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0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史俊宇;赖红昌;李元;乔士冲;钱姝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C8/00 | 分类号: | A61C8/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金彦;许亦琳 |
地址: | 2000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愈合 构建 方法 制备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设备 | ||
1.一种愈合基台,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愈合帽(1)和用于连接种植体(3)的连接部(2),所述愈合帽(1)从近连接部端至远连接部端依次设有再生段(11)、龈下段(12)和龈缘段(13);
所述再生段(11)的高度为2.2~2.8mm,所述再生段(11)的外形为待种植牙位上原天然牙同位置内收0.8~1.2mm的形状;
所述龈下段(12)为牙龈平面至牙龈平面以下0.3~0.7mm的区域,所述龈下段(12)的外形为待种植牙位上原天然牙同位置内收0.2~0.6mm的形状;
所述龈缘段(13)为所述龈下段(12)以上0.8~1.2mm的区域,所述龈缘段(13)的外形为待种植牙位上原天然牙同位置的形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愈合基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1)所述龈下段(12)的上缘被设置为当所述愈合基台被安装至待种植牙位中时,所述龈下段(12)的上缘能与待种植牙位处的牙周牙龈齐平;
2)所述龈缘段(13)远种植体的端面上设有安装孔(14);
3)选自如下连接方式之一:
连接方式一:所述愈合帽(1)与所述连接部(2)为一体式;
连接方式二:所述愈合帽(1)与所述连接部(2)为可拆卸式连接;
连接方式三:所述再生段(11)从近连接部端至远连接部端依次设有第一再生单元(111)和第二再生单元(112);所述第一再生单元(111)与所述第二再生单元(112)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再生单元(111)和所述连接部(2)为一体式;
4)所述愈合基台的材料包括聚醚醚酮和一氧化钛,或者聚醚醚酮和羟基磷灰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愈合基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31)特征3)的连接方式一中,所述连接部(2)从近愈合帽端至远愈合帽端依次设有第一固定单元(21)和用于连接所述种植体的第一螺纹段(22);
32)特征3)的连接方式二中,所述连接部(2)从远愈合帽端至近愈合帽端依次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种植体的第一螺纹段(22)、第一固定单元(21)和用于连接所述愈合帽(1)的第二螺纹段,所述愈合帽(1)的底部设有带有螺纹的凹槽,所述凹槽的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段的螺纹匹配;
33)特征3)的连接方式三中,所述第一再生单元(111)设有第一再生螺纹段(1111),所述第二再生单元(112)的底部设有带有螺纹的凹槽(1121),所述凹槽(1121)的螺纹与所述第一再生螺纹段(1111)的螺纹匹配,所述连接部(2)从近愈合帽端至远愈合帽端依次设有第一固定单元(21)和用于连接所述种植体的第一螺纹段(22);
34)特征3)的连接方式三中,所述第一再生单元(111)的高度为0.4~0.6mm,所述第二再生单元(112)的高度为1.8~2.2mm;
41)聚醚醚酮和一氧化钛的质量比为80:20~75:25;聚醚醚酮和羟基磷灰石的质量比为2:1~3:1。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愈合基台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构建患者上下颌模型;
2)在所述上下颌模型上模拟拔出牙齿,并模拟种植体的摆放;
3)依据牙龈平面至牙龈平面以上0.8~1.2mm区域中天然牙的外表面构建龈缘段模型;
依据从牙龈平面至所述牙龈平面以下0.3~0.7mm的区域中天然牙外表面内收0.2~0.6mm的形状构建龈下段模型;
依据龈下段以下2.2~2.8mm的区域中天然牙外表面内收0.8~1.2mm的形状构建再生段模型,从而获得初始愈合帽模型;
4)构建设于初始愈合帽模型下方的连接部模型,所述连接部模型与种植体匹配,从而获得愈合基台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823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支撑装置、压缩机和制冷系统
- 下一篇:压缩机和制冷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