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防止热斑效应的太阳能路灯用太阳能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92811.2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26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伦伟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铜陵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9/03 | 分类号: | F21S9/03;F21V23/00;H02S40/22;H02S20/30;F21W131/103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4409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防止 效应 太阳能 路灯 发电 装置 | ||
1.一种可防止热斑效应的太阳能路灯用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内凹式曲面聚光镜(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式曲面聚光镜(1)上固定连接有平面镜片(2),所述平面镜片(2)内设有凸透镜(3),所述内凹式曲面聚光镜(1)内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管(4),两个所述固定管(4)的两端均贯穿内凹式曲面聚光镜(1),两个所述固定管(4)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太阳能电池板(5),两个所述太阳能电池板(5)呈上下堆叠设置,位于上方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5)处于凸透镜(3)的光学焦点上方,位于下方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5)处于内凹式曲面聚光镜(1)的光学焦点下方,所述固定管(4)内设有空腔(6),所述固定管(4)的底侧壁上设有吸热板(7),所述固定管(4)的两端上均固定连接有内环形管(8),所述内环形管(8)与固定管(4)连通,所述内环形管(8)的外侧壁上密封转动连接有外环形管(9),所述内环形管(8)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10),所述第一挡板(10)密封滑动连接在外环形管(9)内,所述外环形管(9)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11),所述第二挡板(11)密封滑动连接在内环形管(8)内,所述外环形管(9)上固定连接有支撑管(12),所述固定管(4)内设有防晃动装置,所述支撑管(12)远离内凹式曲面聚光镜(1)的一端上设有安装支架;
所述空腔(6)内注入有低沸点蒸发液,所述低沸点蒸发液的总量不超出空腔(6)容积的1/4;
当太阳移动到阳光是以倾斜角度射入平面镜片(2)时,因为入射光角度的改变,内凹式曲面聚光镜(1)聚光位置也会发生偏移,从而使得两个吸热板(7)接受光照强度不一致,进而造成吸热板(7)吸收热量不同;
吸热板(7)吸收阳光热量后会加热空腔(6)内空气和低沸点蒸发液,从而促使其所处固定管(4)内管压升高,因此当吸热板(7)接受光照强度不一致,使得两个固定管(4)内管压差异较大时,此时第一挡板(10)和第二挡板(11)之间左右两侧空间内管压存在差异,从而借助管压差,推动支撑管(12)带动内凹式曲面聚光镜(1)偏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止热斑效应的太阳能路灯用太阳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晃动装置包括隔板(13),所述隔板(13)固定连接在固定管(4)靠近内环形管(8)的一端内,所述隔板(13)内设有滑槽(14),所述滑槽(14)内滑动连接有活塞(15),所述固定管(4)的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16),两个所述固定杆(16)关于隔板(13)呈对称设置,所述活塞(15)和固定杆(16)之间固定连接有压力弹簧(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止热斑效应的太阳能路灯用太阳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支撑架(18),所述支撑架(18)固定连接在支撑管(12)远离内凹式曲面聚光镜(1)的一端上,所述支撑架(18)呈U形设置,所述支撑架(18)的底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安装环(19),所述安装环(19)内转动连接有支撑杆(20),所述支撑架(18)的底侧壁上设有加固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防止热斑效应的太阳能路灯用太阳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装置包括多个呈对称设置的连接杆(21),多个所述连接杆(21)均以倾斜角度固定连接在支撑架(18)的底侧壁上,多个所述连接杆(21)远离支撑架(18)的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转接环(22),所述转接环(22)转动连接在支撑杆(20)的外侧壁上,所述支撑杆(20)的外侧壁上设有环形凹槽(23),所述转接环(22)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环(24),所述限位环(24)转动连接在环形凹槽(23)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防止热斑效应的太阳能路灯用太阳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环(22)上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贯穿转接环(22),所述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螺栓(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铜陵供电公司,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铜陵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281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升融合效果的反向验证方法
- 下一篇:一种堤坝吸附贝类的人工清理辅助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