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站房智能辅助与人工智能可视化网关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91734.9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74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费章君;操星;于文学;万尚军;那振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征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H02H7/26 |
代理公司: | 南京鑫之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10 | 代理人: | 汪庆朋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雨***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辅助 人工智能 可视化 网关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站房智能辅助与人工智能可视化网关及其方法,包括综合数据处理服务器、数据通讯装置、操控终端、环境监测终端、安防监测终端、视频监控终端、设备在线监测终端及通讯网关,其中所述综合数据处理服务器分别与数据通讯装置、操控终端及通讯网关连接,所述通讯网关另分别与环境监测终端、安防监测终端、视频监控终端、设备在线监测终端及数据通讯装置连接。其使用方法包括硬件装配,软件系统设置及监控运行等三个步骤。本发明在配电网三流融合与互动的基础上,基于云计算的智能配电站房具有集成、自愈和优化3个关键体征。本发明提高了资产的利用效率,有效地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和投资成本,减少电网损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站房智能辅助与人工智能可视化网关及其使用方法,属配电自动化技术和电力物联网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智能配电网的发展建设,各地市公司陆续开展配电站房智能辅助系统的改造,智能辅助监控系统目前根据其主要实现监控功能可大致分为两大类建设模式。标准站房智辅监控系统:标准站房智辅监控系统具备动力环境监测、辅助设备控制、安防监测管理等功能。可实现对配电站房内的温湿度、烟雾、水位、有害气体的实时监测,同时实现灯光、空调、视频以及门禁监控系统的联动等。智能站房智辅监控系统:智能站房智辅监控系统在实现站房内环境监测、安防和辅助设备监测控制的基础上,通过局放检测、红外测温、视频分析等模块实现对设备状态的在线监测分析。目前,各地市配电站房智辅系统的数据接入方式存在差异性,建设运行存在一定的缺陷。系统功能建设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系统框架建设缺乏统一接入模式,缺乏保证数据安全及网络安全的手段,配电站房数量众多,而且在地域上分布非常分散和广泛,导致对配电站房的巡检工作量急剧增加,在目前运维人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巡检周期加长,存在巡检安全隐患,配电站房环境监控模式落后,人工巡检存在巡检盲区,人工巡检过程存在安全风险,巡检人员素质难以满足要求,未能实现远程操作确认。因此,一种站房智能辅助与人工智能可视化网关的发明,可以延长配电站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故障率,转变运维模式,提高运维水平,打造“可自愈免维护”智能配电站房。
因此针对这一现状,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只能输变电房站管理系统及方法,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本一种站房智能辅助与人工智能可视化网关及其方法,实现设备监测、状态评估、数据分析与运维管理等业务的集成,形成全面的辅助决策支持体系,有效提升运维单位的管理效率,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有效地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和投资成本,减少电网损耗。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站房智能辅助与人工智能可视化网关,包括综合数据处理服务器、数据通讯装置、操控终端、环境监测终端、安防监测终端、视频监控终端、设备在线监测终端、通讯网关和承载作业箱;所述综合数据处理服务器分别与所述数据通讯装置、操控终端及通讯网关连接,所述通讯网关另分别与所述环境监测终端、安防监测终端、视频监控终端、设备在线监测终端;
所述承载作业箱包括基体、若干个承载托盘、换气风机、若干个回风口、导流管及辅助电源,所述基体为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的框架结构,每个所述承载托盘嵌于基体并与基体侧壁内表面通过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承载托盘上端面与水平面呈0°—45°夹角,所述承载托盘为横断面呈“H”字形槽状结构,其槽底上均布若干透孔,槽底上端面设至少两条连接滑槽,下端面设至少一条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环绕承载托盘轴线呈螺旋状结构分布,且各所述承载托盘下端面的导流管间均相互并联并与换气风机连通,每个所述回风口嵌于透孔(16)内并与导流管相互连通,且回风口数量不多于透孔数量的1/2,所述换气风机和辅助电源与基体下端面连接,并与操控终端电气连接,所述综合数据处理服务器、数据通讯装置、操控终端、环境监测终端、安防监测终端、视频监控终端、设备在线监测终端及通讯网关沿基体轴线从上至下依次分布。
上述辅助电源为直流稳压电源及交流稳压电源中的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征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征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17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