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90752.5 | 申请日: | 2020-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64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侯从岭;张君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7/00 | 分类号: | A61G7/00;A61G7/05;A61L2/20;A61L2/26;A61L2/18;A61L9/015;B01D46/00;A61L101/10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8 | 代理人: | 魏新培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呼吸 系统疾病 防护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的病人会相互交叉感染,医生会被感染,病人转移费力,病床的消毒不完全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床体两端设置床头和床尾,床头和床尾间设有手摇丝杆,床头和床尾处设有传动涡轮,床头和床尾上开有圆形滑槽,圆形滑槽内滑动连接有设置在床头和床尾之间的两个四分之一圆的圆弧板,圆弧板的内圈啮合有转动连接在床头和床尾的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分别通过皮带传动结构和换向传动结构传动涡轮相连接;本发明对病人的隔离效果很强,做到了对病人本身交叉感染风险的保护作用,也避免了医护人员在对传染性病人进行治疗时被感染的风险,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很强的功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呼吸系统的致死率在城市和农村都十分高;
很多呼吸系统疾病,都是通过呼吸道,空气,唾液等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在临床上,医护人员为患者治疗时,都要面对面的进行治疗,这就使得医护人员处于一个被污染的环境,尤其是在传染病的高发时期如禽流感、非典、肺炎等,医护人员的防护显得十分必要;
在现有的呼吸科针对呼吸系统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的防护装置大多是将病人安置在一个隔离病房内,或者是将病人统一安置在负压病房内,此时病人互相之间还是没有任何防护装置,仅仅靠负压病房的换气,很难避免患者之间的相互感染,也不能保证医护人员在负压病房内的安全性;
当需要对病人进行隔离时,在现有技术中,大多是为病人带上口罩,然后医护人员快速的将病床推到相应的病房,或者是医护人员做好防护工作,然后将病人转移到隔离舱内,当将病人转移到指定病房时,再将病人转移到病床上,这样操作,不仅使得病人在转移的途中,有可能污染过道环境,造成他人感染,也使得对病人的转移工作,显得十分繁琐和费力;
当传染性病人治疗结束时,往往需要对病人住过的病床进行全面消毒,现有的病床消毒,大多数都是通过医护人员手动的喷涂消毒液,然后用抹布进行擦拭消毒,这样不仅消毒不完全,造成下一个住院的病人的感染的可能性,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综上,现有技术中的传染性病人的防护装置存在当病人住院时,可能会相互交叉感染,在负压病房内医生进行治疗时,医生可能会被感染,对病人进行转移时,费时费力且运输途中可能存在污染过道空气的风险,当病人走了之后对病床的消毒不完全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提供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护装置来解决此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护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当病人住院时,可能会相互交叉感染,在负压病房内医生进行治疗时,医生可能会被感染,对病人进行转移时,费时费力且运输途中可能存在污染过道空气的风险,当病人走了之后对病床的消毒不完全的问题。
本发明包括床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体两端固定连接有圆形的床头和床尾,所述的床头和床尾之间转动连接有贯穿床头和床尾的手摇丝杆,所述的床头和床尾上均转动连接有传动涡轮,所述的手摇丝杆和两个所述的传动涡轮相啮合,所述的床头和床尾上均开设有圆形滑槽,所述的两个圆形滑槽内滑动连接有设置在床头和床尾之间的两个四分之一圆的圆弧板,两个所述的圆弧板的内圈均设置有齿牙,所述的两个圆弧板的内圈一侧分别啮合有转动连接在床头和床尾的传动齿轮,两个所述的传动齿轮分别通过皮带传动结构和换向传动结构和两个所述的传动涡轮相连接,通过换向传动结构使两个所述的传动齿轮转动方向相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07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脉动流场下黄原胶-非牛顿纳米流体换热器
- 下一篇:一种跆拳道踢板训练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