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辅助吹喷功能的熔喷纺丝喷头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73301.0 | 申请日: | 202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0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祝博文;谢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学院 |
主分类号: | D01D4/02 | 分类号: | D01D4/02;D01D5/098;D04H1/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张菊萍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辅助 功能 纺丝 喷头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辅助吹喷功能的熔喷纺丝喷头结构,涉及熔喷非织造设备技术领域。该熔喷纺丝喷头结构包括熔喷纺丝模组和辅助吹喷模组;熔喷纺丝模组包括基体,熔体输送通道设于基体的中心位置处,熔体输送通道下方连通有喷丝孔,熔体输送通道两侧对称设有高温高速气流通道,高温高速气流通道上部与高温气流发生装置连通,下方分别连通有喷气孔;辅助吹喷模组设于熔喷纺丝模组正下方,辅助吹喷模组包括对称设于喷丝孔中心线两侧的扁平喷嘴,扁平喷嘴上部与辅助气流发生装置连通,扁平喷嘴喷气口喷气方向向下向内倾斜。本发明通过对单次牵伸后的熔喷超细纤维继续采用辅助吹喷模组进行二次牵伸,可解决熔喷超细纤维成型过程中发生的并丝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熔喷非织造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辅助吹喷功能的熔喷纺丝喷头结构。
背景技术
熔喷纺织技术是通过熔喷纺丝装置将聚合物颗粒或切片制备成熔喷非织造材料的技术。熔喷纺织技术的流程通常如下:采用熔喷法将聚合物的颗粒状切片从熔喷纺丝装置的料斗中加入,然后经过高温螺杆的挤压与加热作用,颗粒切片融化为聚合物熔体,聚合物熔体经过计量泵的定量输出作用从熔喷纺丝喷头的喷丝孔挤出,挤出的聚合物熔体经过高温高速气流吹喷而拉细成熔喷超细纤维,并由接收帘子接收冷却定型,形成熔喷非织造材料。
现有熔喷技术中,高温高速气流采用的吹喷方式为单次且连续均匀的气流吹喷方式,两股高温高速气流呈预设角度向内向下对称吹喷,并在熔喷纺丝喷头喷丝孔下方形成向下的牵伸气流,使得熔喷纺丝喷头喷丝孔挤出的聚合物熔体在牵伸气流作用下向下牵伸拉细为熔喷超细纤维。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熔喷技术采用的吹喷方式中,两股高温高速气流汇聚之后产生的牵伸气流速度会在1cm范围内急剧增大,之后又迅速减小,牵伸气流的流速极度不稳定,对聚合物熔体的有效牵伸距离较短,很容易导致聚合物熔体在受到牵伸气流的牵伸作用时,在先牵伸的熔喷超细纤维容易被在后牵伸的熔喷超细纤维追赶而产生纠缠,从而在接收帘子接收冷却定型后,在熔喷非织造材料表面产生并丝疵点现象;此外,由于牵伸气流对聚合物熔体的有效牵伸距离较短,聚合物熔体在经过极短的牵伸区后无法迅速冷却结晶定型,使得冷却过程中的熔喷超细纤维因表面张力和熔体粘弹力作用导致纤维直径重新增大,进而影响后续熔喷非织造材料的产品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辅助吹喷功能的熔喷纺丝喷头结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具有辅助吹喷功能的熔喷纺丝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熔喷纺丝模组和辅助吹喷模组;
所述熔喷纺丝模组包括基体,所述熔体输送通道设于所述基体的中心位置处,所述熔体输送通道下方连通有喷丝孔,所述熔体输送通道两侧对称设有两个高温高速气流通道,每个高温高速气流通道的上部均与高温气流发生装置相连通,每个高温高速气流通道的下方分别连通有喷气孔,两个所述喷气孔对称设于所述喷丝孔中心线两侧,且两个所述喷气孔的喷气方向相对水平面呈第一预设角度向下向内倾斜;
所述辅助吹喷模组设于所述熔喷纺丝模组正下方的预设距离处,所述辅助吹喷模组包括对称设于所述喷丝孔中心线两侧的两个扁平喷嘴,所述两个扁平喷嘴的上部均与辅助气流发生装置相连通,所述两个扁平喷嘴的喷气口喷气方向相对水平面呈第二预设角度向下向内倾斜。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吹喷模组通过调节支撑架与所述熔喷纺丝模组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支撑架用于调节所述辅助吹喷模组与所述熔喷纺丝模组之间的垂直距离并进行固定。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支撑架还用于调节所述辅助吹喷模组中两个扁平喷嘴的水平距离并进行固定。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扁平喷嘴的喷气口水平相距5mm~4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学院,未经嘉兴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33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