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缓冲连接组装防汛板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66861.3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2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童品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童品跃 |
主分类号: | E02B3/10 | 分类号: | E02B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4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冲 连接 组装 防汛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缓冲连接组装防汛板,包括防汛板本体、后侧插桩和后侧梯形堤坝,防汛板设置成多个单独的防汛板组合而成,成片防汛板会呈现凹凸形状可以在汛期洪水冲击的时候预先吸收一部分的动能,所述防汛板本体后侧通过安装螺纹杆与后侧插桩固定连接,所述后侧梯形堤坝与后侧插桩固定连接,所述安装螺纹杆位于后侧插桩的后侧安装有安装螺母,所述防汛板本体中部与后侧插桩之间设置有中部支撑装置,本发明涉及安全防护技术领域。该自缓冲连接组装防汛板,解决了防汛板多次冲击后,整个防汛板便会出现松动,导致防汛板断裂或者倒塌,使用寿命短,缓冲防护性能差,防汛承受冲击力小的问题,提高整体防汛板的防汛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缓冲连接组装防汛板。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对多雨季节通常制定有防洪规划,尤其是南方雨水较多的城市区域,对易渍水低洼地带通常需要备有防洪坝,以备海边涨潮或河流洪水时对岸边建筑物、路面及行人造成损伤,防洪机构的组装性能较差,密封较不严密,在使用时,洪水容易从缝隙渗入,从而造成决口,引发安全事故。
例如在专利号为CN201610840800.3的专利所公开的一种防洪组合式挡板机构,不仅加强了强度,安装也较为方便,并且通过下压扣件能够防止挡板产生缝隙,密封性能较好,结构简单、合理。
目前的防汛板多次冲击后,整个防汛板便会出现松动,导致防汛板断裂或者倒塌,使用寿命短,缓冲防护性能差,防汛承受冲击力小。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缓冲连接组装防汛板,解决了防汛板多次冲击后,整个防汛板便会出现松动,导致防汛板断裂或者倒塌,使用寿命短,缓冲防护性能差,防汛承受冲击力小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自缓冲连接组装防汛板,包括防汛板本体、后侧插桩和后侧梯形堤坝,防汛板设置成多个单独的防汛板组合而成,成片防汛板会呈现凹凸形状可以在汛期洪水冲击的时候预先吸收一部分的动能,所述防汛板本体后侧通过安装螺纹杆与后侧插桩固定连接,所述后侧梯形堤坝与后侧插桩固定连接,所述安装螺纹杆位于后侧插桩的后侧安装有安装螺母,所述防汛板本体中部与后侧插桩之间设置有中部支撑装置,所述中部支撑装置内部设置有缓冲连接件,所述防汛板本体底部固定连接有水压底板,所述水压底板中部开设有梯形槽,通过水的重力来压住防汛板,提高防汛板承力的同时还可以减少需要定位用的组件,洪水过来的时候会将石块和泥土都可以带到梯形槽上,提高整体防汛板的防汛效果,所述后侧插桩底部固定连接有穿刺定位桩头,所述后侧插桩之间位于防汛板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防护定位连接加固板,所述后侧梯形堤坝后侧中部开设有放置堆叠槽,后侧梯形堤坝后侧开设的堆叠槽可以堆叠防汛用的物资和堤坝沙袋,用途广泛,并且可以有效的整体防汛边界线的稳固性能,所述后侧插桩上开有连接横杆孔,所述后侧插桩之间设置有连接横杆,所述连接横杆贯穿连接横杆孔,所述后侧插桩顶部对应连接横杆的位置设置有锁紧螺栓,后侧插桩之间采用多组连接横杆贯穿连接,使得整体形成一个连接的稳定堤坝防线,承受的压力更强。
进一步的,所述后侧插桩设置有三根,所述后侧插桩与防汛板本体之间设置有空隙。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连接件包括总架体,所述总架体中部滑动连接有支撑缓冲座,所述支撑缓冲座内侧中部设置有缓冲杆,所述总架体远离支撑缓冲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总架体之间设置有滑腔套,所述缓冲杆与滑腔套滑动连接,所述缓冲杆与底座之间设置有空气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内侧中部固定连接有强力磁体座,所述缓冲杆对应强力磁体座的一端安装有斥力磁极,所述强力磁体座与斥力磁极相对的一侧设置为相同磁极,缓冲连接件不仅在中部采用空气弹簧和强斥力磁极作为缓冲,还在两侧采用边侧弹簧组件作为边侧稳定性缓冲组件,可以为凸出板提供稳定缓冲性能的同时还可以吸收绝大部分的动能,并且整机结构使用寿命更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童品跃,未经童品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668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车行驶中的充电技术
- 下一篇:一种吹瓶机底模摆动方法及摆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