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水散热风道结构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63714.0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4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汪洋;叶亮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元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细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28 | 代理人: | 袁文英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水 散热 风道 结构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水散热风道结构及电子设备,包括:风道壳体,所述风道壳体包括竖向设置的侧壁和设置在所述侧壁顶端的顶壁,所述壳体具有收容腔、进风通道以及出风通道,所述收容腔用于收容电子设备的结构组件;所述进风通道形成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贯穿所述侧壁,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收容腔连通且朝向所述顶壁;所述出风通道形成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贯穿所述侧壁,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收容腔连通且朝向所述顶壁。运用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需要散热却无法防水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散热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散热风道结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大功率电子设备在户外使用日渐普遍,大功率电子设备具有散热要求,一般通过外开与风道连通的散热孔进行散热,但是外开散热孔会令电子设备失去防水功能,进而导致电子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同时限制了电子设备的使用环境,即在风雨天气下的户外环境中无法使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防水散热风道结构及电子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需要散热却无法防水的技术问题。
为此,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防水散热风道结构,包括:
风道壳体,所述风道壳体包括竖向设置的侧壁和设置在所述侧壁顶端的顶壁,所述风道壳体具有收容腔、进风通道以及出风通道,所述收容腔用于收容电子设备的元件;所述进风通道形成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贯穿所述侧壁,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收容腔连通且朝向所述顶壁;所述出风通道形成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贯穿所述侧壁,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收容腔连通且朝向所述顶壁。
在防水散热风道结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通道包括第一进风通道和第二进风通道,所述第一进风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进风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进风通道的另一端形成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通道的另一端形成所述第二进风口,且所述第一进风通道横向设置,所述第二进风通道竖向设置。
在防水散热风道结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通道包括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另一端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另一端形成所述第二出风口,且所述第一出风通道横向设置,第二出风通道竖向设置。
在防水散热风道结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壳体还包括设置所述侧壁底端的底壁,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均设置在所述侧壁的底端,所述底壁的内壁面形成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出风通道的内壁面。
在防水散热风道结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相对设置。
在防水散热风道结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壳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侧壁底端的底壁,所述底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的第一溢水孔和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的第二溢水孔。
在防水散热风道结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溢水孔开设在所述第一进风通道和第二进风通道的拐角处,所述第二溢水孔开设在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的拐角处。
在防水散热风道结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溢水孔的孔径和所述第二溢水孔的孔径沿所述底壁的内壁面朝向其外壁面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防水散热风道结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水散热风道结构还包括导风件,所述导风件设置在所述进风通道和/或所述出风通道中。
根据第二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防水散热风道结构。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元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元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637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