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进微生物Ar-4生物冶金浸出率的光电能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55490.9 | 申请日: | 202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06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姜成英;刘双江;宋金龙;樊华;周楠;刘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2B3/18 | 分类号: | C22B3/18;C22B15/00;C12N1/20;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白艳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促进 微生物 ar 生物 冶金 浸出 电能 | ||
1.光电子催化在提高嗜酸嗜热生金球菌Metallosphaera sp.Ar-4 CGMCC NO.3402培养物或其发酵产物或其悬浮液从硫化金属矿中浸取目的金属或目的金属离子中的应用;
所述光电子催化采用外加固定阴极电势,所述固定阴极电势具体为400 mV-500mV;
所述应用为将所述嗜酸嗜热生金球菌Metallosphaera sp.Ar-4 CGMCC NO.3402或其培养物或其发酵产物或其悬浮液、硫化金属矿和培养基混匀,得到电子反应体系,再在外加恒电势电子作用下进行通电反应;
所述嗜酸嗜热生金球菌Metallosphaera sp.Ar-4 CGMCC NO.3402在电子反应体系中混匀的初始浓度为5.0×106-5.0×107 cell/mL;
所述硫化金属矿在电子反应体系中的初始浓度为2-10 g/ml;
所述通电反应的条件为:60-70℃、pH值2.0-4.0。
2.光电子催化在促进嗜酸嗜热生金球菌Metallosphaera sp.Ar-4 CGMCC NO.3402生长中的应用;
或光电子催化在提高嗜酸嗜热生金球菌Metallosphaera sp.Ar-4CGMCC NO.3402生物量中的应用;
所述光电子催化采用外加固定阴极电势,所述固定阴极电势具体为400 mV-500mV。
3.嗜酸嗜热生金球菌Metallosphaera sp.Ar-4 CGMCC NO.3402培养物或其发酵产物或其悬浮液在光电子催化作用下从硫化金属矿中浸取目的金属或目的金属离子中的应用;
或,嗜酸嗜热生金球菌Metallosphaera sp.Ar-4 CGMCC NO.3402培养物或其发酵产物或其悬浮液在光电子催化作用下提高从硫化金属矿中浸取目的金属或目的金属离子浸出率中的应用;
所述光电子催化采用外加固定阴极电势,所述固定阴极电势具体为400 mV-500mV;
所述应用为将所述嗜酸嗜热生金球菌Metallosphaera sp.Ar-4 CGMCC NO.3402或其培养物或其发酵产物或其悬浮液、硫化金属矿和培养基混匀,得到电子反应体系,再在外加恒电势电子作用下进行通电反应;
所述嗜酸嗜热生金球菌Metallosphaera sp.Ar-4 CGMCC NO.3402在电子反应体系中混匀的初始浓度为5.0×106-5.0×107 cell/mL;
所述硫化金属矿在电子反应体系中的初始浓度为2-10 g/ml;
所述通电反应的条件为:60-70℃、pH值2.0-4.0。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硫化金属矿为黄铜矿或辉铜矿;
和/或,所述目的金属为铜或铁;
和/或,所述目的金属离子为铜离子或铁离子。
5.一种从硫化金属矿中浸取目的金属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光电子催化作用下,用嗜酸嗜热生金球菌Metallosphaera sp.Ar-4 CGMCC NO.3402对硫化金属矿进行生物浸矿,得到游离的目的金属单质或目的金属离子;
所述光电子催化采用外加固定阴极电势,所述固定阴极电势具体为400 mV-500mV;
所述生物浸矿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嗜酸嗜热生金球菌Metallosphaera sp.Ar-4 CGMCC NO.3402或其培养物或其发酵产物或其悬浮液、硫化金属矿和培养基混匀,得到电子反应体系,再在外加恒电势电子作用下进行通电反应;
所述嗜酸嗜热生金球菌Metallosphaera sp.Ar-4 CGMCC NO.3402在所述电子反应体系中混匀的初始浓度为5.0×106-5.0×107 cell/mL;
所述硫化金属矿在电子反应体系中的初始浓度为2-10 g/ml;
所述通电反应的条件为:60-70℃、pH值2.0-4.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硫化金属矿为黄铜矿或辉铜矿;
和/或,所述目的金属为铜或铁;
和/或,所述目的金属离子为铜离子或铁离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549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