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艺设备与封闭式生产线室体门的控制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48647.5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74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金梦南;茅卫东;陶福贤;王成文;李盛良;王宇;卢亚军;吴发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朱成蓉 |
地址: | 241003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艺设备 封闭式 生产线 室体门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艺设备与封闭式生产线室体门的控制方法和系统,该控制方法包括:工件完成当前工序需要输送至下一道工序时,转运输送设备发送开门请求信号至生产线控制PLC,生产线控制PLC接收开门请求信号后将开门指令信号发送至隔离门的门侧PLC,并在转运输送设备准备就绪后执行开门指令;工件完成输送作业后,转运输送设备将关门请求信号发送至生产线控制PLC,生产线控制PLC接收关门请求信号后将关门指令信号发送至隔离门的门侧PLC,并在转运输送设备回退至初始位置后执行开门指令;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可以有效实现工艺设备与封闭式生产线室体门的联锁功能,提升生产线加工运转的安全性和控制精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产线室体门的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艺设备与封闭式生产线室体门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主机厂内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各类机械化设备的应用日益广泛。为满足各设备协同工作和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在对各机械化设备编程时都会加入联锁程序来实现相关使用和安全生产需求。但现有主机厂内的生产线一般只会对生产设备设置联锁装置和程序,而生产线室体电动门则由独立程序控制;采用此类联锁方式的封闭式生产线会出现以下问题:
第一、当生产节拍或工艺调整时,室体电动门需要重新调整开闭时间间隔,增加额外设定和调试工作,且因设备和电动门的两套控制程序相互独立,无法做到绝对精确匹配;当开闭时间间隔设定不精确时,会导致生产线室体内恒温恒湿环境破坏,空调系统能耗增加;
第二、当生产设备出现故障时,电动门无法监测到生产设备异常,因而可能会造成门与故障输送设备、车身发生碰撞;加装安全光栅等安全装置仅可被动预防碰撞事故发生,且需额外增加设备购置费用。
基于上述汽车生产线加工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尚未有相关的解决方案;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有效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工艺设备与封闭式生产线室体门的控制方法和系统,旨在解决现有封闭式生产线工件加工运输过程中门体相互联动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艺设备与封闭式生产线室体门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过程:
S11:工件完成当前工序需要输送至下一道工序时,转运输送设备发送开门请求信号至生产线控制PLC,生产线控制PLC接收开门请求信号后将开门指令信号发送至隔离门的门侧PLC,并在转运输送设备准备就绪后执行开门指令;
S12:工件完成输送作业后,转运输送设备将关门请求信号发送至生产线控制PLC,生产线控制PLC接收关门请求信号后将关门指令信号发送至隔离门的门侧PLC,并在转运输送设备回退至初始位置后执行开门指令。
进一步地,在非执行焊接工序时生产线的隔离门处于开启状态,还包括以下过程:
S21:当焊接工位准备开始进行焊接工作时,转运输送设备PLC、生产线控制PLC和门侧PLC联锁,
S22:转运输送设备PLC到位后,发送关门请求信号至生产线控制PLC,生产线控制PLC确认后控制门侧PLC执行隔离门的关门指令;
S23:待焊接完成后,生产线控制PLC控制门侧PLC执行隔离门的开门指令,由转运输送设备运出工件。
进一步地,当焊接工位进行焊接工序时,室体两侧的侧门处于关闭状态,室体内的屏蔽门处于开启状态;还包括以下过程:
S31:侧门外部接收到请求进入信号,并将请求进入信号传输至生产线控制PLC;
S32:生产线控制PLC接收请求进入信号后发送停止动作指令至焊接抓取设备;
S33:焊接抓取设备停止运行后将停止确认信号返回至生产线控制PLC,再由生产线控制PLC发送允许进入信号至侧门PLC,此时屏蔽门下降到位,侧门升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86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