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不收缩纱、易收缩纱及发热纱织造成的三层结构布及其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47644.X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8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蔡桂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豪科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10 | 分类号: | D04B1/10;D04B1/12;D04B1/16;D04B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25 | 代理人: | 张岱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收缩 发热 织造 三层 结构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为一种具有不收缩纱、易收缩纱及发热纱织造成的三层结构布及其加工方法,取不收缩纱、发热结合纱、易收缩纱经由织造机以三层织法织造而成,表层为毛圈面双环纱层,包括上层为不收缩纱,中间层为易收缩纱,两者相间格排列都采用小于200丹尼(D),底层为平面织造层系为发热结合纱,包括有聚酯发热纱、聚酯高收缩纱、阳离子可染聚酯纱、聚氨酯纱(Spandex)、聚酯中空环保纱,取聚酯发热纱与其他纱线编织形成系采小于100丹尼(D),其中表层毛圈面双环纱层经过吸湿排汗加工后,结合底层平面织造层,经由染色加工后易收缩纱因受热产生收缩而形成三层不同纤维结构织物层,再经过刷毛工程而形成具有细软绒毛、抗紫外线、防水、保暖及透气阻风特性的结构功能布,广泛应用在保暖素材、制作秋冬款式成衣、裤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不收缩纱、易收缩纱及发热纱织造成的三层结构布及其加工方法,尤指经由织造机利用三层织法织造而成,主要包括有上层为不收缩纱、中间层为易收缩纱,两者系采小于200D。底层为平面织造层:包括有聚酯发热纱、聚酯高收缩纱、阳离子可染聚酯纱、聚氨酯纱、聚酯中空环保纱系采小于100D。经由染色加工形成三层不同纤维特性的织物层,经过刷毛工程而形成具有细软绒毛、抗紫外线、防水、保暖及透气阻风特性的结构功能布。
背景技术
一般市面上所贩卖三层贴合布,具有上层织物依据客户使用目的具有抗UV、除臭织物、拨水、防水、防风、杀菌织物,中间层系为喷涂树脂层,下层为凉感层或保暖层,此些三层结构织物,往往是三种不同目的纤维介质所组成,而组合方法系采贴合方式,因此并非在表层织物上作加工制作,而且此种贴合加工的制作成本高加工复杂为其缺失,而本发明系利用织造方式获得织物表层具有功能性为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系要提出一种具有不收缩纱、易收缩纱及发热纱织造成的三层结构布及其加工方法的专利申请,本发明采用织造机的三层织法织造而成,本发明系仿制水獭细软绒毛短而密(密度达到1000根/平方毫米),以保持身体的干燥和温暖,质轻而韧皮毛不但外观美丽且特别厚,绒毛密而柔软几乎不会被水浸湿,保暖抗温作用极佳。
为达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具有不收缩纱、易收缩纱及发热纱织造成的三层结构布,主要由织造成毛圈面双环纱层(表层)与平面织造层(底层)所组成,其中包括:
-上层为不收缩纱:系采小于200丹尼(D);
-中间层为易收缩纱:系采小于200丹尼(D);以及
-底层为发热结合纱的平面织造层,系采小于100丹尼(D),其中表层为上层与中间层结合形成毛圈面双环纱层与底层平面织造层结合为三层结构织物,其经过染色加工后使聚酯纤维易收缩纱产生收缩,而形成上层为不收缩纱、中间层为易收缩纱、底层为发热结合纱的平面织造层,形成三层不同纤维特性结构层,再经过刷毛工程后将上层纱线圈与中间层纱线圈产生断圈形成不同方向性的长毛而完成成品。
进一步的,上层不收缩纱包括有高定型聚酯纱、聚丙烯纤维纱(PP环保纱)、聚酯中空环保纱。
进一步的,中间层为易收缩纱包括有聚酯高收缩纱,以28针数织造不超过200丹尼,以36针数织造采用不超过100~125丹尼。
进一步的,底层系为平面织造层包括有聚酯发热纱、易收缩纱、阳离子可染聚酯纱、聚氨酯纱、聚酯中空环保纱,其中聚酯发热纱系指含锗发热纱。
进一步的,底层平面织造层系有聚酯发热纱与聚氨酯纱相互交织形成。
进一步的,底层平面织造层系有聚酯发热纱与聚酯高收缩纱相互交织形成。
进一步的,底层平面织造层系有阳离子可染聚酯纱(CD)与聚氨酯相互交织形成。
进一步的,底层平面织造层系有聚酯发热纱与聚酯中空环保纱相互交织形成。
进一步的,底层平面织造层系有聚酯高收缩纱织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豪科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豪科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76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