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环保型新型农业机械取暖装置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31839.5 | 申请日: | 2020-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3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培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培金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02;B01D50/00;F01N5/02;F01N13/08;F01N3/022;F01N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泰铭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2 | 代理人: | 张静 |
地址: | 643010 四川省自贡市大***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环保 新型 农业机械 取暖 装置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的一种节能环保型新型农业机械取暖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过滤装置、导热装置与余热收集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的一端设置过滤进气口,所述过滤进气口与排气尾管连接,所述过滤装置的另一端设置过滤出气口,所述过滤出气口与连接管相连通,所述连接管与导热装置连通,所述导热装置与余热收集装置连通,所述余热收集装置与排气口连通,该装置可以充分利用尾管排放的热气对驾驶室进行保温保暖,且尾气通过过滤后进行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减少碳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环保型新型农业机械取暖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农业机械大多采用柴油发动机进行工作,柴油发动机的尾气中会含有大量的热量与碳颗粒,排放到大气后不仅浪费了能源,还对空气造成污染,现有的农业机械驾驶室内一般没有保温取暖装置,在冬季,会使得驾驶舱内温度低,不利于工作人员健康,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节能环保型新型农业机械取暖装置及使用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环保型新型农业机械取暖装置及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环保型新型农业机械取暖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过滤装置、导热装置与余热收集装置;
所述过滤装置的一端设置过滤进气口,所述过滤进气口与排气尾管连接,所述过滤装置的另一端设置过滤出气口,所述过滤出气口与连接管相连通,所述连接管与导热装置连通,所述导热装置与余热收集装置连通,所述余热收集装置与排气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箱,所述过滤箱内设置水平的气体管,所述气体管的左端与过滤进气口连通,其右端密封,所述气体管的内壁右端设置水平的横杆,所述横杆上套接滑块,所述滑块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挡风板,所述滑块与气体管的内腔右臂之间设置复位弹簧,所述弹簧套接在横杆上,所述滑块的顶端与刮板连接,所述刮板与气体管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气体管的底端设置气液隔板,所述气体管的底端均匀设置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均穿过气液隔板与过滤箱的底端内侧壁相接触,所述过滤箱上开有通孔,分别设置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均位于气液隔板底端,所述进水口的高度高于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箱与过滤出气口之间设置过滤室,所述过滤室的顶端开有通孔,并设置开关门,所述过滤室内均匀设置滤芯,所述滤芯的中心轴外壁上均匀缠绕纱布。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设置身体接触板,所述身体接触板底端左右两侧通过连接块与底板连接,所述底板上均匀设置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内均设置导热管,所述导热管均贯通连接,所述身体接触板的底端均匀开有与导热管相互适配的圆弧凹槽,所述导热管的底端均设置挤压块,所述挤压块中间较粗,两端较细,相邻所述挤压块相互连接,所述底板上开有与挤压块相互适配的水平横向滑槽,位于左端的挤压块与复位弹簧连接,位于右端挤压块与螺栓相互挤压,所述螺栓套接在螺纹块内,所述螺纹块固定在底板的右端。
进一步地,所述余热收集装置包括余热收集箱,所述余热收集箱内均匀设置空心圆盘,相邻两组所述空心圆盘之间均匀设置散热通管,位于右侧的圆盘与导热管连通,位于左侧的圆盘与排气口连通,所述圆盘的外壁表面均设置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均穿过余热收集箱与外界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气液隔板倾斜放置,且气液隔板左端低,右端高,所述出气口位于气液隔板的较高处,且出气口靠近过滤出气口的一侧。
一种节能环保型新型农业机械取暖装置的使用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培金,未经李培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18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下一篇:OsDNR1基因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