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态泥堆场生态脱水及秸秆排水体降解方法及秸秆排水体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26276.0 | 申请日: | 202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49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徐桂中;韩启元;邱成春;卞子君;吉锋;王亦斌;乔慧萍;殷勇;张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E02D3/10;B09B101/85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徐尔东 |
地址: | 22405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态泥 堆场 生态 脱水 秸秆 水体 降解 方法 | ||
1.一种流态泥堆场生态脱水及秸秆排水体降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制作秸秆排水体,选取若干废弃秸秆或者碎秸秆或者秸秆绳作为基底,将滤膜包裹在选取的基底外部形成秸秆排水体,在秸秆排水体的外部套设养料袋,滤膜与养料袋之间形成空间,在形成的空间内放置养料以及水蚯蚓幼虫,同时将养料与水蚯蚓幼虫搅拌混合,养料用于水蚯蚓幼虫生长;前述滤膜为有纺土工布,其选用的孔径范围为100-500目;
第二步,在秸秆排水体中插入通气管,在通气管的侧壁开设若干孔洞;
第三步,采用沉管打入法将若干秸秆排水体打设进流态泥堆场内部,置于秸秆排水体内的通气管伸出流态泥堆场,将若干伸出流态泥堆场的通气管端头通过真空管路连通,真空管路的开口端与抽真空装置连接;
第四步,流态泥堆场静置2-3个月,水蚯蚓幼虫在滤膜与养料袋之间形成空间内生长,并逐渐进入秸秆排水体周围的流态泥中;
第五步,经过水蚯蚓影响的流态泥发生团聚化,启动抽真空装置,对流态泥堆场内部进行抽真空,调节抽真空装置的等级,对流态泥堆场内部进行分级处理,每级真空负压载荷保持10-20天;
第六步,真空处理后,关闭抽真空装置,拆除真空管路,通过通气管向秸秆排水体内重新灌入水蚯蚓幼虫;
第七步,经过5-10个月后,秸秆排水体内的秸秆得到降解,完成整个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态泥堆场生态脱水及秸秆排水体降解方法,其特征在于:
滤膜包裹在基底外部形成的秸秆排水体直径范围为5cm-10cm;
养料袋采用有纺土工布,其选用的孔径范围为50-100目;
养料袋的直径为20cm-30cm,养料袋密度为500-800kg/m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态泥堆场生态脱水及秸秆排水体降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的养料由碎秸秆和有机肥料混合形成,其中碎秸秆为总质量的80%-90%,有机肥料为总质量的10%-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态泥堆场生态脱水及秸秆排水体降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养料在混合搅拌过程中,加入水蚯蚓幼虫,且每延长米内放入0.2-0.5kg的水蚯蚓幼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态泥堆场生态脱水及秸秆排水体降解方法,其特征在于:通气管的直径为1cm-2cm,在其侧壁均匀开设若干孔径为2cm-5cm的孔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态泥堆场生态脱水及秸秆排水体降解方法,其特征在于:秸秆排水体打设进流态泥堆场内部,其打设深度为2m-3m;
若干打设进流态泥堆场的秸秆排水体呈三角形或正方形分布,相邻的秸秆排水体的距离为0.8m-2m;
秸秆排水体与流态泥堆场表面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3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态泥堆场生态脱水及秸秆排水体降解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抽真空装置的等级,等级分别为-20kPa、-40kPa、-60kPa以及-80kPa。
8.一种用于流态泥堆场生态脱水的秸秆排水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在基底外部包裹有纺土工布形成秸秆排水体,在秸秆排水体的外部套设养料袋,养料袋与秸秆排水体之间形成空间,在形成的空间内放置养料以及水蚯蚓幼虫;
前述的基底为若干废弃秸秆或者碎秸秆或者秸秆绳绑扎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工学院,未经盐城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2627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