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延时顶出结构的注塑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824693.1 | 申请日: | 2020-08-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33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高瑞三;郑旭智;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众鼎瑞展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40;B29C45/38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博士科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63 | 代理人: | 梁志标 | 
| 地址: | 518104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延时 结构 注塑 模具 | ||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延时顶出结构的注塑模具,包括传动架、可滑动于传动架的第一模具腔体和第二模具腔体、用于驱动第一模具腔体在传动架上滑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及用于驱动第二模具腔体的第二驱动装置,第一模具腔体包括第一模具座、开设于第一模具座的第一成型腔、活动于第一模具座的顶出组件、连接于顶出组件的第一驱动板及安装于顶出组件的顶针;本发明脱模过程中在模具打开后再通过顶出组件将产品顶出,实现延时顶出作用,预防对产品造成损坏等问题,脱模效果好,提升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延时顶出结构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注塑成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装备。注塑成型是将具有一定温度的原料注入凸模与凹模形成的间隙中,以形成产品的方法。由于注塑成型的方法具有成型费用低、成型周期短、成型过程简单等特点,因此在产品制造领域应用极为普遍。
一般情况下,在开模时,即当两组模具分开时,顶针随即就将产品顶出,完全无延时,产品无足够的时间进行冷却,在脱模过程中,产品容易出现顶白的现象发生,偶尔也会被拉伤,影响到产品的品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脱模过程中在模具打开后再通过顶出组件将产品顶出,实现延时顶出作用,预防对产品造成损坏等问题,脱模效果好,提升产品质量的基于延时顶出结构的注塑模具。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延时顶出结构的注塑模具,包括传动架、可滑动于传动架的第一模具腔体和第二模具腔体、用于驱动第一模具腔体在传动架上滑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及用于驱动第二模具腔体的第二驱动装置;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模具腔体包括第一模具座、开设于第一模具座的第一成型腔、活动于第一模具座的顶出组件、连接于顶出组件的第一驱动板及安装于顶出组件的顶针;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顶出组件包括第一板体及与第一板体固定贴合连接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开设有延时槽,所述顶针活动于延时槽;所述顶针包括限位端、顶出端和固定端,所述固定端固定于第一驱动板,所述限位端活动于延时槽,所述顶出端延伸至第一成型腔;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模具腔体包括第二模具座、开设于第二模具座并与所述第一成型腔对应的第二成型腔、固定连接于第二模具座的第二驱动板及设置于第二模具座并延伸至第二成型腔的切断组件;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模具座包括主体座和分切座,所述主体座与分切座之间设置分切腔,所述切断组件设置于所述分切腔,所述主体座靠近分切腔一侧开设注塑腔,所述注塑腔连通至所述第二成型腔;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切断组件包括斜向驱动杆、连接于斜向驱动杆的联动杆、设置于联动杆的若干组切刀及设置于分切腔用于联动杆复位的弹性复位件。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传动架包括至少四组垂直或水平设置的导向柱,所述第一模具腔体与第二模具腔体均设置导套传动于所述导向柱,所述导向柱首尾两端均安装固定板,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分别安装于两端的固定板。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分切腔为倾斜设置,其对应开设有驱动槽、联动槽、切断槽及复位槽,所述斜向驱动杆活动于所述驱动槽,所述联动杆活动于联动槽,所述切刀活动于所述切断槽,所述弹性复位件为若干组弹簧安装于所述复位槽。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液压缸设置、其与所述第一驱动板驱动连接;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缸体、分别设置于第一缸体首尾两端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缸体内的第一驱动杆、及设置于第一缸体外并连通至第一缸体内的第一液压连接头和至少两组的第二液压连接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众鼎瑞展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众鼎瑞展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246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