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含量玉米黄质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19579.X | 申请日: | 202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55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安晓东;王浩亮;连运河;高伟;吕兴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403/24 | 分类号: | C07C403/2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3 | 代理人: | 张建 |
地址: | 05725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量 玉米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含量玉米黄质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化学领域,包括以下步骤:a.将玉米黄质晶体与有机溶剂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溶液;b.将步骤a中混合溶液在惰性气体环境中升温搅拌成为混合液;c.将步骤b中的混合液降温,保持温度一段时间后分离得到晶体;d.将c步骤得到的晶体真空干燥,除去有机溶剂即得高含量玉米黄质晶体。本发明能显著提高玉米黄质纯度,可得到液相含量80%纯度以上的玉米黄质晶体,提高玉米黄质的生物利用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化学领域,尤其是一种高含量玉米黄质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是唯一存在于人体视网膜中的两种类胡萝卜素,它们对于治疗和预防老年性黄色斑变性(ARMD)疾病非常重要,可有效保护眼睛免遭AMRD和因此带来的失明。由于玉米黄质是充分共轭的,因而它多少能比叶黄素提供更好的保护作用以抗光能引起的损伤。事实上,80年代中后期的一些研究也证明了在人眼视黄斑正中心的小区内主要是玉米黄质,同心地离开凹部而向黄斑的外周边靠近,则玉米黄质的量逐渐减少,而叶黄素的量随之渐增,在黄斑外围,叶黄素是主要的黄色色素。
在自然界中,玉米黄质主要存在玉米皮中,提取时成本很高;叶黄素可以通过化学转位的方法转化成普通玉米黄质,但产品中含约15-30%的叶黄素,产品纯度低,导致玉米黄质在体内吸收较差,生物利用度低,为改善玉米黄质生物利用度,提高纯度,从而提高其在体内的转化利用度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含量玉米黄质的制备方法,能显著提高玉米黄质纯度,可得到液相含量80%纯度以上的玉米黄质晶体,提高玉米黄质的生物利用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含量玉米黄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玉米黄质晶体与有机溶剂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溶液;
b.将步骤a中混合溶液在惰性气体环境中升温搅拌成为混合液;
c.将步骤b中的混合液降温,保持温度一段时间后分离得到晶体;
d.将c步骤得到的晶体真空干燥,除去有机溶剂即得高含量玉米黄质晶体。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b中升温至40-90℃,保温时间0.5-5h。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c中降温至0-25℃,保温时间1-5h,分离过程使用板框压滤或离心过滤等任意一种固液分离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a中有机溶剂体积和玉米黄质晶体重量(ml/g)比值为5~100。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a中有机溶剂为丙酮、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溶剂任意一种或几种,有机溶剂体积和玉米黄质晶体重量(ml/g)比值为10~20。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玉米黄质为叶黄素或其脂肪酸转化物或其它产品提取所得的玉米黄质。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玉米黄质HPLC检测含量在10%-70%之间。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玉米黄质HPLC检测含量在40%-60%之间。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95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避免火灾损害的充电桩
- 下一篇:一种验电装置及验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