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叶片式除雾模块及除雾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17969.3 | 申请日: | 202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1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杨青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香源溪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北京香源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06 | 分类号: | B01D4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1900 天津市蓟***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叶片 模块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叶片式除雾模块,包括端板、与端板连接的多个叶片单元;所述多个叶片单元平行排列,每个叶片单元至少包括,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和第三叶片,所述第一叶片配置为向第二叶片方向弯曲,以引导上升气流向第二叶片运动,且第一叶片的末端与第二叶片之间留有一空隙;所述第二叶片配置为向第一叶片弯曲方向的反向弯曲,以使气流在接触第二叶片时改变运动方向,并向第三叶片运动;所述第三叶片与第二叶片之间留有一空隙;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以及第二叶片与第三叶片之间的空隙共同构成了供气流穿过的通道。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配置有上述叶片式除雾模块的除雾器,本发明除雾效率高、压力损失小、不易结垢堵塞并且便于清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过滤烟气中雾滴的除雾装置,尤其是一种叶片式除雾模块及除雾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折流板除雾器主要利用惯性碰撞的原理去除气体中的液滴,通过在气流通道中设置弯曲的除雾叶片以改变气流方向,气体中的液滴在惯性力的作用下撞向叶片表面,小液滴不断在叶片表面堆积,并凝聚形成大的液滴,在重力的作用下滴落,从而达到气液分离的目的。现有的除雾器叶片,为了提高捕捉效率,通常在除雾器叶片上增加翅片,以增大拦截面积,但翅片的根部会形成狭窄的沟槽,容易堆积固体物引起除雾器堵塞,并且钩槽处基本是冲洗死角,无法有效通过冲洗去除堵塞物,另一方面也增大了除雾器的压损。如果要去除更小的液滴采用增加翅片的方法会引起压损的急剧上升,通常应用场景是不允许的。
鉴于此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易于冲洗,不易堵塞,而且除雾效率高、压力损失小的叶片式除雾模块。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有上述叶片式除雾模块的除雾器。
为了实现第一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叶片式除雾模块,包括端板、与端板垂直连接的多个叶片单元;所述多个叶片单元沿着水平方向平行排列,每个叶片单元至少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和第三叶片,其中,
所述第一叶片配置为向第二叶片方向弯曲,以引导气流向第二叶片运动,且第一叶片的末端与第二叶片之间留有一空隙;
所述第二叶片配置为向第一叶片弯曲方向的反向弯曲,以使气流在接触第二叶片时改变运动方向,并向第三叶片运动;
所述第三叶片与第二叶片之间留有一空隙;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以及第二叶片与第三叶片之间的空隙共同构成了供气流穿过的通道。
进一步,所述第三叶片的下端呈包围状向第二叶片延伸,上端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
进一步,所述第三叶片包括拦截部和固定部,所述拦截部的断面形状为分叉形,并形成一倒V形分叉口;所述固定部连接在所述分叉口的背侧,并为一竖直板状结构。
进一步,所述第一叶片包括,
第一导流部,沿着与气流平行方向向下延伸,并形成一尖端;
与第一导流部连接,并向上延伸的第一弧形段,所述第一弧形段向第二叶片方向弯曲;
与第一弧形段连接,并向上延伸的第二弧形段,所述第二弧形段的弯曲角度与第一弧形段相反;
第一折弯结构,与第二弧形段连接,并向第二叶片方向弯曲,所述第一折弯结构的末端形成一尖端,并指向第二叶片。
进一步,所述第二叶片包括,
第二导流部,所述第二导流部沿着与第二弧形段相同的角度向下延伸,并形成一尖端;
第二折弯结构,与第二导流部连接,并向着与第一折弯结构相反的方向弯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香源溪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北京香源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香源溪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北京香源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79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保温杯缩口压坯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市政园林使用的树木支撑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