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元件以及光学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17223.2 | 申请日: | 2020-08-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2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俊树;江口胜;高漥丰;丹野义刚;松本奈绪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HOYA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2B1/10 | 分类号: | G02B1/10;G02B1/11;G02B3/00;G02B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孙荀 |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元件 以及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元件以及光学装置,可以抑制杂散光的产生并获得足够的遮光特性。本发明的发光元件为具有玻璃主体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具有着色层,所述着色层位于所述玻璃主体的内部并且位于所述光学元件的有效直径外。所谓的“玻璃主体的内部”,在除了如字面意思所示的玻璃主体的内部之外,也在包括玻璃主体的表面的概念下使用。也就是说,着色层可以是从玻璃主体的表面遍及内部而存在的方式、或者不位于玻璃主体的表面而位于玻璃主体的内部的方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元件以及光学装置。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 及一种利用着色玻璃附加功能性的光学元件以及部分地具有着色层的 光学元件、以及使用该光学元件的光学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光学系统以及光学装置中,存在入射至光学元件的有效直径外 的部分的光透射通过光学元件,或者在光学元件内发生全内反射而到 达受光元件,并成为鬼像或者眩光等杂散光的情况。因此,对于用于 光学系统以及光学装置的光学元件(例如,透镜、棱镜、光学窗、防 护玻璃等)实施各种杂散光应对对策。例如,作为现有的杂散光应对 对策,已知有使成为全内反射的原因的部位或者成为杂散光的路径的 部位形成为磨砂面、实施涂墨处理、插入遮光片等。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由含有氧化铋的玻璃材料形成的光 学元件。该光学元件在光学有效区域外的玻璃表面形成有变质层,所 述变质层含有使玻璃材料中的氧化铋还原而成的金属铋。具体而言, 光学元件通过模具准备工序和成型工序制造。在模具准备工序中准备 光学元件成型用模具,所述光学元件成型用模具具有将光学元件的形 状转印至玻璃材料上的形状的成型面,并且,在成型面中光学元件的 光学有效区域外的转印表面形状的部分的至少表面上设置有还原层, 所述还原层含有离子化倾向比铋大的元素。在成型工序中,将光学元 件成型用模具配置于非氧化气氛中,通过光学元件成型用模具对经加 热的玻璃材料进行冲压,将光学元件的形状转印至玻璃材料,同时, 在与还原层紧密接触的玻璃材料的表面形成含有金属铋的变质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7920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设置磨砂面作为杂散光应对对策的情况下,光的镜面反 射成分减少,但却产生散射光,成为使整个画面模糊的眩光的产生源。
在实施涂墨处理作为杂散光应对对策的情况下,由于难以向镜面 部分进行固定粘接,因此,能够进行涂墨处理的部位有限。另外,为 了得到足够的遮光特性,需要较厚地涂墨,但却容易产生涂墨厚度不 均、外径或者边缘厚度等尺寸精度参差不齐。进一步,由于涂墨的边 界部分(端面)具有厚度,因此,产生了由涂墨的端面引起的杂散光。 另一方面,在较薄地涂墨的情况下,杂散光会透过涂墨层,无法得到 足够的遮光特性。
在插入遮光片作为杂散光应对对策的情况下,如果遮光片过厚的 话,则会产生由开口端面引起的杂散光。因此,需要插入尽可能薄的 遮光片,但是,如果遮光片过薄的话,则当向镜框插入时,遮光片会 扭斜,从而难以将其向目标位置配置,或者当用镊子等把持时会使其 折皱,从而难以操作。另外,由于夹持遮光片而将光学元件固定在镜 框上,因此,光学元件在镜框的内部容易产生倾斜,从而导致组装精 度的下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HOYA株式会社,未经HOYA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72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