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线缆张力减少屏蔽件数量的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17133.3 | 申请日: | 202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4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坚;汪浩;叶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地新能源汽车电控与连接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581 | 分类号: | H01R13/6581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李寰 |
地址: | 2160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线缆 张力 减少 屏蔽 数量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利用线缆张力减少屏蔽件数量的结构,包括线缆,线缆顶端设有插头外壳组件,插头外壳组件包括位于线缆一端的胶芯,胶芯外设有插头外壳,插头外壳位于胶芯接近线缆的部分外设有螺纹,线缆外一侧设有封线体,线缆外和封线体外设有尾盖,线缆外设有尾管,尾管内线缆外设有屏蔽环,屏蔽环和尾管的端面在线缆松弛的情况设有间距,尾管一端位于封线体和尾盖之间,另一端位于插头外壳和线缆之间,尾管上设有和插头外壳相适配的螺纹。采用一个屏蔽环与屏蔽线缆压接后,在线缆组装到插头外壳后,利用线缆的张力,达到屏蔽环端面与外壳的端面接触,易制作,且屏蔽接触可靠,屏蔽接触面积大,更节省成本,且组装简单,屏蔽性能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缆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利用线缆张力减少屏蔽件数量的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屏蔽结构多为弹片式接触,或者由屏蔽环压接后与屏蔽罩的弹片接触,屏蔽罩再跟金属外壳接触;亦或者是靠屏蔽罩的弹片与外壳接触达到屏蔽效果。屏蔽结构采用屏蔽环压接再与屏蔽罩弹片接触,此种接触方式多了一个零件,成本更大,且多一道组装工序;而直接采用屏蔽罩压接屏蔽线缆,再由屏蔽罩的弹片与外壳接触的屏蔽方式,屏蔽罩空间偏大(压接区与弹片区域空间限制),弹片接触数量有限,屏蔽效果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线缆张力减少屏蔽件数量的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线缆张力减少屏蔽件数量的结构,包括线缆,线缆顶端设有插头外壳组件,插头外壳组件包括位于线缆一端的胶芯,胶芯外设有插头外壳,插头外壳位于胶芯接近线缆的部分外设有螺纹,线缆外一侧设有封线体,线缆外和封线体外设有尾盖,线缆外设有尾管,尾管内线缆外设有屏蔽环,屏蔽环和尾管的端面在线缆松弛的情况设有间距,尾管一端位于封线体和尾盖之间,另一端位于插头外壳和线缆之间,尾管上设有和插头外壳相适配的螺纹。
进一步地,屏蔽环压接在线缆的外表面,屏蔽环接近封线体的一侧设有向外的凸环,凸环到线缆端面的距离大于凸环到胶芯端面的距离,凸环和尾管内的端面的侧面在线缆受张力的情况接触。
进一步地,封线体位于尾管的端面和尾盖之间。
进一步地,尾管内屏蔽环和胶芯中间部分设有O型圈。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采用一个屏蔽环与屏蔽线缆压接后,在线缆组装到插头外壳后,利用线缆的张力,达到屏蔽环端面与外壳的端面接触,此屏蔽接触方式结构简单,易制作,且屏蔽接触可靠,屏蔽接触面积大,更节省成本,且组装简单,屏蔽性能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线缆受张力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线缆松弛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线缆,2、胶芯,3、插头外壳,4、螺纹,5、封线体,6、尾盖,7、尾管,8、端面,9、屏蔽环,91、凸环,10、O型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地新能源汽车电控与连接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大地新能源汽车电控与连接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71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