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传输方法、无线接入网络设备、用户平面功能实体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806008.2 | 申请日: | 2020-08-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48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 发明(设计)人: | 张伦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W4/24;H04W28/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彭瑞欣;冯建基 |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传输 方法 无线 接入 网络设备 用户 平面 功能 实体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无线接入网络设备、用户平面功能实体,所述方法包括:若确定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音视频通话在第一终端侧的服务质量降低,则计算音视频通话的数据流在流畅传送前提下的最大编码速率,音视频通话包括音频通话和视频通话;将最大编码速率发送至第一会话管理功能实体,以使第一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将所述最大编码速率转发至用户平面功能实体,以供用户平面功能实体根据最大编码速率对尚未转发的音视频通话的数据流进行实时转码;接收用户平面功能实体发送的转码后的音视频通话的数据流,并将转码后的音视频通话的数据流发送至第一终端。同时适用于视频通话和音频通话,使送话方发出的数据流可以流畅传送到授话方。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无线接入网络设备、用户平面功能实体。
背景技术
AMR(Adaptive Multi-rate,自适应多速率语应编解码)是目前使用的一种自适应编解码技术,主要应用与语音通话中。其特点是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在对AMR进行控制时,可以根据无线网络的实际情况来控制终端改变上行的编码速率和下行的解码速率。并且通过采用多个不同的RAB(Radio Access Bearer,无线接入承载)子流分别进行不同的编码描述,例如RAB子流1描述轮廓,RAB子流2描述局部,RAB子流三描述细节,从而在传输过程中,即使RAB子流2或者RAB子流3中有一个不能恢复,也能保证其承载的语音可被辨识。
AMR技术有以下缺陷:
1),仅适用于音频,不适用于视频。
2),当授话方的无线信号质量不佳时,送话方已经发送到移动通信网络中的视频通话和音频通话的数据流,或者说正在传送中的视频通话和音频通话的数据流,可能是按高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质量要求进行的编码,此时通过移动网络向授话方发送按高QoS质量要求的编码,可能会导致多个子流同时丢失从而使授话方无法进行正常解码。
3),RNC只能控制授话方的编解码速率,不能对送话方的编码速率进行控制。
此外,基于互联网的视频通话系统,具备自适应带宽的功能。即通话双方的设备在建立会话之前会进行端到端的带宽测量,以确定恰当的编解码速率。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并且不适用于突发式的网络带宽下降。而无线网络质量下降通常带有突发性,从而导致基于互联网的视频通话系统所采用的自适应编解码算法不能很好的适用于基于无线通信网络的视频通信。
5G规范在TS23.501中定义了反射式QoS。其目的和作用是让终端根据下行数据流对上行数据流进行QFI标记(QoS Flow Identifier,QoS流标识)和应用与QFI对应的QoS策略,例如传输优先级,带宽保证等。但不涉及对数据流内容本身的重编码,而且仅对终端自身有效,不会涉及与自身通信的对端的QoS策略。
发明内容
本公开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无线接入网络设备、用户平面功能实体。
作为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若确定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音视频通话在第一终端侧的服务质量降低,则计算所述音视频通话的数据流在流畅传送前提下的最大编码速率,所述音视频通话包括音频通话和视频通话;
将所述最大编码速率发送至第一会话管理功能实体,以使所述第一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将所述最大编码速率转发至用户平面功能实体,以供所述用户平面功能实体根据所述最大编码速率对尚未转发的音视频通话的数据流进行实时转码;
接收所述用户平面功能实体发送的转码后的音视频通话的数据流,并将所述转码后的音视频通话的数据流发送至第一终端。
优选地,所述计算所述音视频通话的数据流在流畅传送前提下的最大编码速率,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60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