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隔热采气管柱及其采气方法和应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99523.2 | 申请日: | 202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5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荣;白晓弘;刘双全;赵彬彬;姚坚;李旭日;李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E21B43/12;E21B17/00;E21B2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驰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热 管柱 及其 方法 应用 | ||
1.一种隔热采气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油管悬挂器(1)、节流嘴(2)和隔热油管(3),连接后的隔热采气管柱置于套管(4)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采气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悬挂器(1)的下端与所述节流嘴(2)的上端通过丝扣连接,所述节流嘴(2)的下端与所述隔热油管(3)的上端通过丝扣连接;
所述油管悬挂器(1)安装于气井的井口,所述节流嘴(2)和隔热油管(3)均置于所述套管(4)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热采气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嘴(2)包括筒体(201),筒体(201)的内周面开有内螺纹,且筒体(201)的内圆周面下部对称固定限位楞(202);
所述油管悬挂器(1)的下端与筒体(201)的内上端螺纹连接,筒体(201)的内下端与隔热油管(3)的上端螺纹连接,且筒体(201)的内中部螺纹连接节流本体,节流本体的底端坐在限位楞(202)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热采气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本体包括节流柱(204)、减速电机(205)、定位架(206)、连接件(207)、蜗杆(208)和调节杆(209),所述节流柱(204)的轴向开有通孔,通孔的上半部内径小于下半部内径,节流柱(204)的上表面开设有与通孔连通的气孔,所述节流柱(204)的上表面固定有定位架(206),定位架(206)上可拆卸地连接减速电机(205),减速电机(205)的驱动端可拆卸地连接有连接件(207),所述蜗杆(208)从通孔上端旋入并与通孔螺纹连接,所述蜗杆(208)顶端插入连接件(207)内,所述调节柱(209)固定在蜗杆(208)下端,且与蜗杆(208)同轴,所述调节柱(209)的中间部位开有圆柱状气量控制凸起(210),所述气量控制凸起(210)的外径与通孔的下部内径间隙配合,所述气量控制凸起(210)位于通孔与气孔连接处上方;
所述通孔顶端与蜗杆(208)之间设有密封圈(20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热采气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07)内开有凹槽,且凹槽内开有内齿槽,所述蜗杆(208)的顶端开有与内齿槽相配合的外齿,所述外齿插入内齿槽内。
6.一种采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隔热采气管柱,所述隔热采气管柱进行采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选择待采气的气井作为目标井;
步骤S2,自上至下依次连接油管悬挂器(1)、节流嘴(2)和隔热油管(3),形成管柱串;
步骤S3,将管柱串投入目标井的套管(4)内,开井生产;
步骤S4,需要更换节流嘴(2)时,上提管柱串,旋拧管柱串上的节流嘴(2),直至节流嘴(2)被拆卸下来,将新的节流嘴(2)安装至所述油管悬挂器(1)和所述隔热油管(3)之间,然后下放管柱串至目标井的套管(4)内,开井生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热采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1具体为选择待采气的气井作为目标井,获取目标井的气井产量,根据气井产量确定节流嘴(2)的直径大小。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热采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2具体包括将节流嘴(2)的上端与所述油管悬挂器(1)的下端通过丝扣连接,所述节流嘴(2)的下端与所述隔热油管(3)的上端通过丝扣连接。
9.一种隔热采气管柱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采气管柱适用于天然气井,包括单层段生产的直井、多层段生产的直井和定向井。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热采气管柱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下放管柱串至目标井的套管(4)内,开井生产,在所述隔热油管(3)的绝缘作用下,所述目标井的气层段内的高温气体上行流经井筒,温度逐渐下降,当气体通过所述节流嘴(2)时,发生节流降温,降温后的气体温度高于水合物形成温度,无法形成水合物冻堵,所述目标井正常连续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952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