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堆置染色方法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96566.5 | 申请日: | 202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9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雅 |
主分类号: | D06P1/38 | 分类号: | D06P1/38;D06P1/22;D06P1/44;D06P1/653;D06P1/673;D06P3/60;D06P3/66;D06B3/18;D06B23/20;D06B23/30;D06B13/00;D06B15/00;D06B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子宽 |
地址: | 5239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染色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堆置染色方法及设备,用于解决高带液率的布料在轧液和堆置过程中的水解现象。本发明实施例包括S1、控制布料发送装置将布料发送至进入第一压轧装置,所述第一压轧装置的料槽内容置有染料溶液;S2、将经过所述第一压轧装置处理后的布料发送至第二压轧装置,所述第二压轧装置的料桶内容置有助剂,所述布料进入所述第二压轧装置时,控制第二压轧装置采用表面给液的方式,将助剂添加到布料表面;S3、将经过所述第二压轧装置处理后的布料通过打卷装置进行打卷并进行密封包装和堆置固色,堆置时间为1小时至72小时,堆置温度不高于80℃;S4、将完成堆置固色后的布料进行后处理,经过后处理的布料收集为成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品染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堆置染色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棉织物的染色加工是印染行业的重要加工产品,冷轧堆工艺是其主要的染色工艺之一。
传统的棉织物冷轧堆染色工艺中,需将布料浸轧染液和碱剂,然后把带有染液的布料堆置固色,传统的浸轧方式是将布料浸入染料和碱剂的混合液里面,浸泡之后再进行压轧,染料在料槽内的碱性环境下容易水解,造成染料浪费和浮色。
传统的浸轧方法有很多,比如说均匀轧车、重载轧车,都能够很好地把浸有染液的布料均匀地压轧,但是无论哪种浸轧方式都存在压轧后布料的带液率偏高的问题,传统的浸轧工艺布料的带液率都在50%以上,由于传统浸轧工艺的带液率较高,在长时间的堆置过程中染料在碱性条件下容易发生水解现象,导致染料利用率偏低,产生浮色,增加水洗负担。
染料的水解是造成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工艺中染料利用率不高、产生大量废水的重要因素。同时,在堆置固色的过程中,由于带液率较高,存在大量的自由水,容易导致泳移现象,影响产品品质。
因此,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寻找一种堆置染色方法及设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研究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堆置染色方法及设备,用于解决高带液率的布料在轧液和堆置过程中的水解现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堆置染色方法,包括:
S1、控制布料发送装置将布料发送至进入第一压轧装置,所述第一压轧装置的料槽内容置有染料溶液,所述染料溶液包括活性染料、还原染料、除氧酶、渗透剂、分散剂中的一种或多种,布料经过所述第一压轧装置压轧后的带液率为20%~70%;
S2、将经过所述第一压轧装置处理后的布料发送至第二压轧装置,所述第二压轧装置的料桶内容置有助剂,所述助剂包括碱剂、硬挺树脂、柔软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布料进入所述第二压轧装置时,控制第二压轧装置采用表面给液的方式,将助剂添加到布料表面,使染料在助剂的作用下与布料结合,并且在所述第二压轧装置内的助剂施加到布料上面之前,步骤S1中的布料所携带染料与第二压轧装置的料桶内的助剂无接触,布料经所述第二压轧装置压轧后的带液率为30%-90%;
所述表面给液的方式包括喷涂、圆网印刷、凹版涂布、凹版印轧的方式;
所述表面给液的方式包括单面或双面给液,通过压力装置的压轧进入布料的纤维组织机构内部;
S3、将经过所述第二压轧装置处理后的布料通过打卷装置进行打卷并进行密封包装和堆置固色,堆置时间为1小时至72小时,堆置温度不高于80°C;
S4、将完成堆置固色后的布料进行后处理,经过后处理的布料收集为成品;
所述后处理至少依次包括第一次水洗、皂洗、第二水洗、烘干。
可选地,所述步骤S1和所述步骤S2之间还设置有步骤S1a,所述步骤S1a包括:
布料得到定量的染料溶液后经过染料自然扩散渗透装置进行自然扩散渗透处理,处理时间0秒至200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雅,未经李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65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