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93515.7 | 申请日: | 202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77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嘉尹;翁巾婷;钟翌菁;陈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仪光电(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B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田云 |
地址: | 210038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一种背光模组,包含光学板、光源以及棱镜片。光学板包含出光面、底面以及侧面,底面与出光面相对,侧面连接于出光面及底面之间。光源设置于光学板的底面或侧面。棱镜片设置于光学板的上方,其中棱镜片形成有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所述第一条状微结构朝向光学板,所述第一条状微结构包含棱部,棱部形成有凹陷结构及/或凸起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藉由改良棱镜片的结构以提升整体光学性质的背光模组及包含此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搭载有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面板的电子装置,例如手机、平板、笔记型电脑、车用显示装置等,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LCD面板需使用背光模组作为背光源。然而,现有的背光模组容易有亮暗不均的缺失,从而影响LCD面板的影像品质。
如何克服背光模组亮暗不均的缺失,以提升背光模组的整体光学性质,遂成为相关业者努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依据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含光学板、光源以及棱镜片。光学板包含出光面、底面以及侧面,底面与出光面相对,侧面连接于出光面及底面之间。光源设置于光学板的底面或侧面。棱镜片设置于光学板的上方,其中棱镜片形成有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所述第一条状微结构朝向光学板,所述第一条状微结构包含棱部,棱部形成有凹陷结构及/或凸起结构。
依据前述的背光模组,光学板的出光面可形成有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所述第二条状微结构可包含棱部,棱部可形成有凹陷结构及/或凸起结构。
依据前述的背光模组,第一条状微结构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条状微结构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可实质上垂直于第二方向。
依据前述的背光模组,光源可设置于光学板的侧面,且第一方向可实质上平行于侧面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可实质上垂直于侧面的长度方向。
依据前述的背光模组,第二条状微结构的尺寸可相同。
依据前述的背光模组,第一条状微结构及/或第二条状微结构的棱部可形成有多个凹陷结构,该些凹陷结构等间距设置。
依据前述的背光模组,第一条状微结构及/或第二条状微结构的棱部可形成有多个凸起结构,该些凸起结构等间距设置。
依据前述的背光模组,第一条状微结构及/或第二条状微结构的棱部形成有多个凹陷结构及多个凸起结构,该些凹陷结构及该些凸起结构间隔设置。
依据前述的背光模组,凹陷结构可为弧形凹陷结构、角形凹陷结构或方形凹陷结构。
依据前述的背光模组,凸起结构可为弧形凸起结构、角形凸起结构或方形凸起结构。
依据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含前述的背光模组或显示面板,设置在背光模组的上方。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的背光模组,藉由在棱镜片形成有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所述第一条状微结构朝向光学板,且于第一条状微结构的棱部形成有凹陷结构及/或凸起结构,有利于使棱镜片与设置于其下方的元件减少接触面积,可避免棱镜片与设置于其下方的元件因接触面积较大而产生的吸附现象,以改善吸附现象所伴随产生亮暗不均的问题,使背光模组具有较佳的出光均匀性,有利于提升背光模组的整体光学性质。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背光模组于组合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棱镜片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仪光电(南京)有限公司,未经瑞仪光电(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35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有多廿烷醇的胶囊内容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软胶囊剂
- 下一篇:一种益生菌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