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施工支护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91974.1 | 申请日: | 2020-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74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贾燕;郝晓燕;李莲秀;孙庆珍;顾展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15/00;F16F15/023 |
代理公司: | 郑州芝麻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3 | 代理人: | 朱亚飞 |
地址: | 4500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施工 支护 支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施工支护支架,包括让压装置,让压装置包括内支架、承压机构、多个恒压块、固定导向盘、传动环、多个承压块、多个双向缓冲液压缸和多个传动机构,承压部包括多个沿内支架的周向方向均布的外承压部和多个沿内支架的周向方向均布的内承压部。本发明通过设置传动环使支架每一部分受到的应力都由整个支架承担,使整个支架受力更加平衡稳定,承载能力更强。通过恒压块让压保证支架各部分受力不超过一个最大压力值,在受到这个最大压力值的情况下支架能够保证有足够的强度,这样在其它意外情况下也可以保证支架不被破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施工支护支架。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地下支护一般秉持让压支护的理念,地下支护相比于地上情况更加复杂恶劣,地下支架一般要承受四周的岩层应力,在岩层形变大、围岩易被破坏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冒落、片帮和底鼓等事故。当冲击地压来临的时候地下支架四周都会受到不均匀的巨大应力,地下支架很容易失效;同时让压时不能定量控制支架的受力情况,支架某一部分容易受到较大的应力超出支架的承载范围,导致支架失效,让压后支架内部空间被压缩形变。
专利公告号为CN106593500B公开了一种较为传统的地下支护支架,这种较为传统的地下支护支架在冲击地压来临的时候容易遭到破坏。专利公告号为CN103089282B公开一种环形支架,这种环形支架靠摩擦阻尼来缓冲地压,当冲击地压来临的时候难以保证支架的每一部分受力均匀。支架其中一个弧形支架通过连接构件向相邻弧形支架施加力的时候,连接构件很容易受到径向的力使其破坏。专利公告号为CN103104267B公开一种拱形支架,这种拱形支架让压过程中支架的每一部分受力不均匀,经过让压后其内部空间被压缩形变。这三个专利公开的支架让压时,支架某一部分容易受到较大的应力超出支架的承载范围,导致支架失效,让压后支架内部空间被压缩形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施工支护支架,以解决现有的支架某一部分容易受到较大的应力超出支架的承载范围,导致支架失效,让压后支架内部空间被压缩形变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地下施工支护支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施工支护支架包括让压装置,让压装置包括内支架、承压机构、固定导向盘、传动环、多个承压块、多个恒压块组、多个制动块、多个双向缓冲液压缸和多个传动机构;承压机构包括承压部和均布于内支架的外侧的多个连接杆,每个连接杆沿内支架的径向方向可移动地安装于内支架的外侧,承压部设置于多个连接杆的外端,以在承压部外侧受力后促使至少一个连接杆向内移动;多个制动块沿内支架的周向方向均布于内支架的外侧,且处于两个相邻的连接杆的内端之间;每个恒压块组处于两个制动块之间,每个恒压块组包括两个相互接触的恒压块,两个接触的恒压块的接触位置位于连接杆与内支架之间;固定导向盘设置于内支架的外侧且固接于内支架,传动环绕内支架的轴线可转动地安装于固定导向盘,多个双向缓冲液压缸沿传动环的周向方向安装于传动环,传动机构配置成将连接杆沿内支架的径向方向的移动传递至双向缓冲液压缸的活塞杆;传动环上设置有多个导向槽,承压块固接于连接杆上,承压块设置于导向槽内,以在传动环转动时挤压承压块,使连接杆向内收缩。
进一步地,承压部包括多个沿内支架的周向方向均布的外承压部和多个沿内支架的周向方向均布的内承压部,每相邻的两个外承压部之间具有允许该两个外承压部相互靠近的让位空间,每相邻的两个内承压部之间具有间隔,每个内承压部设置于相邻的两个外承压部的之间的让位空间的内侧,且与该两个外承压部接触;外承压部和内承压部的内侧均连接于连接杆。
进一步地,让压装置还包括多个缓冲连接装置,每个缓冲连接装置安装于两个相邻的外承压部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未经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19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