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特异识别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血清的核酸适配体IDC-31分子探针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89793.5 | 申请日: | 2020-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6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栗坤;高悦;石明;刘志伟;王朝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115 | 分类号: | C12N15/115;G01N33/574;A61K47/26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周媛媛;李馨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特异 识别 乳腺 浸润 导管 血清 核酸 适配体 idc 31 分子 探针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特异识别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血清的核酸适配体IDC‑31分子探针及应用,属于分子生物医学领域。所述核酸适配体IDC‑3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设计的IDC‑31特异性的序列,采用5’端或3’端修饰、标记(如同位素、生物素、荧光素或者地高辛等)的方法能够特异识别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血清。IDC‑31作为探针分子或者检测指标,用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辅助诊断、治疗或者监测预后的基础研究等,作为非侵入性的检测分子,适用于临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血清标本的辅助诊断、肿瘤生物导向治疗。本发明的方法简单,迅速,灵敏,具有广泛临床应用和基础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异识别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血清的核酸适配体IDC-31分子探针及应用,属于分子生物医学领域。
背景技术
乳癌腺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过去20多年中,全球乳腺癌绝对数量上升1.4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乳腺癌的发病率上升了30%~40%。浸润性乳腺癌是一组具有累及周围组织和转移到其他部位倾向的上皮性肿瘤,根据其不同形态学表型、预后及临床特征分为不同组织学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浸润性导管癌,占50%~80%。由于肿瘤具有易扩散的特点,所以早期对疾病作出诊断,从而尽快进行相应的治疗是降低其死亡率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乳腺癌具有肿瘤隐匿性高、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等特点,并且乳腺癌的治疗主要基于疾病的病理分期及分型,故早期诊断分型、确定治疗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核酸适配体作为一类新型的疾病诊断和治疗分子探针,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核酸适配体是用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exponential enrichmen,SELEX)在体外筛选获得的单链寡核苷酸(DNA或RNA),借其自身形成的空间结构与靶标分子特异性识别,又被称为化学抗体。与传统的抗体探针相比,适配体具有许多明显的优势,如易于合成和修饰、没有免疫原性、长期稳定性、快速组织渗透和不同批次之间的低变异性。由于这些优点,适配体在临床诊断、药物开发和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尤其是近年来改进的靶标消减SELEX技术,通过引入消减靶标去除与共有靶标分子结合的寡核苷酸,使得对未知靶分子的复合靶标进行筛选成为可能,并能以该寡核苷酸分子为探针反过来对差异靶分子进行研究,这就为开发新型分子探针以及鉴定生物标志物开辟了新的途径。
目前,针对癌症相关的核酸适配体的研究靶标主要是已知的肿瘤标志物或者癌细胞,然而由于蛋白和细胞的非天然结构,使筛选得到的核酸适配体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了很大限制。故本发明直接以临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血清为靶标,筛选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血清核酸适配,在未知血清蛋白的情况下,通过靶标消减SELEX技术获得了一个核酸适配体IDC-31。经验证,IDC-31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血清有很好的亲和力,并能够特异识别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血清,且能区分正常血清与其他癌症血清,目前尚未见能特异结合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血清的核酸适配体的相关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特异识别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核酸适配体IDC-31的序列,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和特异性,作为非侵入性的检测分子,适用于临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血清标本的辅助诊断、肿瘤生物导向治疗,以及IDC-31作为载体递送药物靶向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细胞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酸适配体IDC-31,所述核酸适配体IDC-3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核酸适配体IDC-31可以特异识别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血清。
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核酸适配体IDC-可以是体外化学合成的,也可以是通过PCR或其他分子生物学方法制备的。
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核酸适配体IDC-的5’端或3’端可以经同位素、生物素、地高辛、荧光物质或者纳米材料进行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97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