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下气囊浮力打捞的重力脱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82940.6 | 申请日: | 202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2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赵殿华;段青灵;段尚言;张永学;韩帅师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南海气囊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22 | 分类号: | B66C1/22;B63C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 气囊 浮力 打捞 重力 脱钩 装置 | ||
一种水下气囊浮力打捞的重力脱钩装置,包括吊耳座,两个夹板上均设置有销孔,销孔内活动穿有可横向贯穿挂钩容纳槽的销轴,安装盘左侧连接有缸筒体,缸筒体内设置有活塞,销轴左端穿过通孔延伸入缸筒体内并与活塞右端面中心相连接,活塞右端端部外圆周面上开有圆环形的进油槽,活塞左侧端面与缸筒体内左侧端面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特别适用于水下脱钩,陆地也能使用,能保证插销状态的锁紧,防止水下意外脱钩动作,可设计不同缸径和销轴尺寸系列的脱钩装置,产品结构扩展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气囊浮力打捞的重力脱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陆地起重吊装设备中,经常需要用到脱钩器,各种样式的脱钩器很多,大多采用机械拉杆或液压式的方式来实现快速脱钩。当前在水下施工中,尤其钢结构安装或打捞工程施工,也有用到水下脱钩器的情况,由于水下情况复杂,采用机械拉杆式的方式容易导致意外动作,从而脱钩导致起重事故,而把陆地所用的液压式脱钩器直接应用到水下,由于水压压差作用以及液压油和水密封问题会导致脱钩器故障,不能保证其顺利动作,其有使用的客户经验显示其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某海工企业曾在北海进行水下海管安装时,先采用机械拉索式脱钩器,由于软轴拉索太长,导致软轴拉动时摩擦力太大,加上海水中浸泡产生腐蚀,其根本就不能拉动拉索,脱钩器不能打开,而所采用的拉绳直接拉拽的方式,也因考虑绳索随海流海浪的漂移可能会缠绕在其他设备上,而没有采用;后才又采用了陆地上常规汽车起重机所用的液压缸式脱钩器,当下潜到一定深度时,脱钩器因油压与外部水压压差减小,吊钩外扣的力量减小,导致脱钩器意外动作发生脱钩,海管沉在非安装地点,后又尝试采用增大油压的方法,结果出现密封问题,产生油压泄漏和海水污染,不能适应长时间吊装作业,上述使用经验证明,陆地所用的各种脱钩器在进行水下应用时都存在各种缺点,有必要根据实际经验经过改进设计一种适用于水下的脱钩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上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下气囊浮力打捞的重力脱钩装置,能保证插销状态的锁紧,防止水下意外脱钩动作,稳定可靠。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
一种水下气囊浮力打捞的重力脱钩装置,包括吊耳座,所述吊耳座左右两侧均向下一体延伸有夹板,两个夹板之间留有挂钩容纳槽,两个夹板上均设置有销孔,所述销孔内活动穿有可横向贯穿挂钩容纳槽的销轴,吊耳座左侧的夹板左侧连接有安装盘,所述安装盘左侧连接有左右横向延伸且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的缸筒体,所述缸筒体内设置有可在缸筒体内左右滑动的活塞,所述安装盘中心设置有通孔,所述销轴左端穿过通孔延伸入缸筒体内并与活塞右端面中心相连接,所述缸筒体的内直径和活塞右端面的直径均大于通孔的内直径,活塞的外圆周表面与缸筒体内壁表面之间以及销轴的外圆周表面与通孔内壁表面之间均密封滑动接触,所述活塞右端端部外圆周面上开有圆环形的进油槽,所述进油槽与安装盘左侧端面之间连通,缸筒体右端侧壁上设置有与进油槽相连通的拔销进油口,所述活塞左侧端面与缸筒体内左侧端面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并且缸筒体左侧端面上开有排水或插销进油口。
上述活塞左端面左侧连接有一段限位筒,所述限位筒的直径小于活塞的直径,所述压缩弹簧套在限位筒外。
上述销轴左端面中心向左一体延伸有定位销,定位销的直径小于销轴的直径,所述定位销从活塞右端面中心穿入活塞内部并通过锁紧螺母固定,定位销上套有密封圈。
上述安装盘右端面紧贴夹板表面,安装盘左端面中心围绕通孔设置有向左凸出的凸台,所述缸筒体的右端开口套接在凸台上,缸筒体的右端设置有外翻边,所述缸筒体的外翻边、安装盘和夹板通过螺栓固定一起。
上述活塞的外圆周表面与缸筒体内壁表面之间以及销轴的外圆周表面与通孔内壁表面之间均设置有油封。
上述吊耳座上部设置有吊装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南海气囊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南海气囊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29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氮化硼-聚酰亚胺改性聚氨酯绝缘材料及其制法
- 下一篇:双向防火防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