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菱鲆养殖用益生菌、饲料及无抗化养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71927.0 | 申请日: | 202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12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任贻超;郭广鑫;赵春彦;周顺;修云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13 | 分类号: | A01K61/13;A23K50/80;A23K10/18;A23K10/30;C12N1/20;C12R1/07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赵明媚 |
地址: | 26604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菱鲆 养殖 用益生菌 饲料 无抗化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大菱鲆养殖用益生菌、饲料及无抗化养殖方法,该益生菌菌株命名为纳豆芽孢杆菌ND2,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属,该菌株于2020年06月8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为CCTCC NO:M 2020184。该益生菌可有效抑制大菱鲆养殖的致病病原菌,将该益生菌应用于饲料可替代抗生素起到防治大菱鲆疾病的效果,采用该无抗化养殖方法可在保证大菱鲆健康成长前提下,在养殖全周期过程中减少或避免抗生素的使用,从而解决大菱鲆养殖中抗生素残留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鱼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大菱鲆养殖用益生菌、饲料及无抗化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大菱鲆,俗称多宝鱼,原产自欧洲,适应低温水环境,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是我国北方工厂化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
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快速增长,养殖密度的增加,以及水体环境的恶化,一系列的疾病也随之而来。近年来在大菱鲆养殖过程中细菌性疾病的急剧爆发严重影响并制约了我国大菱鲆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防治大菱鲆的养殖疾病,目前大菱鲆养殖业中长期存在用药不规范、甚至滥用违禁药物的问题。其中,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导致药物残留及污染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探寻有效的替代抗生素预防或治疗大菱鲆疾病的技术方法,在保证养殖大菱鲆健康成长的前提下,减少或杜绝抗生素的使用是当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大菱鲆养殖用益生菌、饲料及无抗化养殖方法,该益生菌可有效抑制大菱鲆养殖的致病病原菌,将该益生菌应用于饲料可替代抗生素起到防治大菱鲆疾病的效果,采用该无抗化养殖方法可在保证大菱鲆健康成长前提下,在养殖全周期过程中减少或避免抗生素的使用,从而解决大菱鲆养殖中抗生素残留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株大菱鲆养殖用益生菌,命名为纳豆芽孢杆菌ND2(Bacillus natto ND2),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属,该菌株于2020年06月8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为CCTCC NO:M 2020184。
作为优选,所述纳豆芽孢杆菌ND2(Bacillus natto ND2)为通过培养分离方法从日本纳豆中筛选取得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所述纳豆芽孢杆菌ND2(Bacillus natto ND2)对杀鲑气单胞菌和大菱鲆弧菌具有抑制效果。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大菱鲆养殖用饲料,包括A组分饲料,所述A组分饲料包括益生菌组分,所述益生菌组分的原料组分包括所述大菱鲆养殖用益生菌。
作为优选,所述益生菌组分的原料组分还包括凝结芽孢杆菌(Baci//uscoagulan)BNCC 136363,所述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BNCC 136363购自北京北纳创联生物技术研究院,所述纳豆芽孢杆菌ND2(Bacillus natto ND2)与所述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BNCC 136363的活菌数量比为1∶2;所述A组分饲料的活菌数量大于或等于107CFU/kg(A组分饲料的活菌数量为用平板涂布方法检测测得的单位质量的A组分饲料中所含的益生菌组分的活菌数量)。
作为优选,所述的大菱鲆养殖用饲料还包括B组分饲料,所述B组分饲料的原料组分包括中草药提取物组分,所述中草药提取物组分包括牛至精油、黄芪多糖和黄酮。
作为优选,所述牛至精油提取自牛至,所述牛至精油在B组分饲料中的含量为1ml/kg;所述黄芪多糖和黄酮分别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自黄芪和甘草,所述黄芪多糖和黄酮质量比为1.5∶1,所述黄芪多糖和黄酮在B组分饲料中的总含量为0.7wt%-0.9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未经青岛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19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