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基于激光诱导石墨烯工艺的自供能传感微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61347.3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93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霞;王浩彬;宋宇;崔进京;陈学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D5/16 | 分类号: | G01D5/16;G01D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黄晓军 |
地址: | 10087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激光 诱导 石墨 工艺 自供 传感 系统 | ||
1.一种全基于激光诱导石墨烯工艺的自供能传感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激光诱导石墨烯LIG储能元件层、聚酰亚胺PI衬底层和LIG功能及采能元件层,PI衬底层作为LIG储能元件层、LIG功能及采能元件层的结构连接层与电学绝缘层,将LIG传感功能元件与LIG采能元件制备在系统的正面,将LIG储能元件制备在系统的背面,PI衬底层作为激光诱导前驱体,对LIG传感功能元件、LIG储能元件及LIG采能元件分别选取特异性的参数进行LIG电极诱导;
LIG储能元件层、PI衬底层和LIG功能及采能元件层采用岛桥状构型及蛇形互连线结构,相关电路集成在岛桥状构型的正中间岛上;
所述LIG功能及采能元件层中包括LIG传感多模态功能元件及对应的信号处理电路、无线数据传输电路,LIG复合采能元件及相应的能量管理电路;LIG储能元件层中包括非对称平面微型超级电容器MSC阵列,
所述LIG功能及采能元件层中的LIG传感功能元件、LIG采能元件与LIG储能元件层中的LIG储能元件之间实现有效对接及量化配置,LIG采能元件和LIG储能元件之间利用针对且匹配的能量管理电路将LIG采能元件收集到的能量最大化转换成平面微型超级电容器MSC能够存储的形式;各个LIG传感功能元件在信号能分辨的前提下,将组件之间的互连引线的串联电阻降到最低,根据LIG传感功能元件的峰值功耗密度,调整LIG采能元件和LIG储能元件的总体积及单位体积能量输出密度;
选取75μm厚的PI衬底层进行双面LIG诱导,得到以PI衬底为间隔的正反面工作组件电极,在引出极板处加大激光诱导功率,使正反面LIG极板相互连通构成互连孔,并用导电银胶保护及降低通孔处电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管理电路中包括比较器和LC振荡电路,当输出电位达到比较器的要求,LC振荡电路才对能量进行传递,使得系统的能量输出曲线最大程度展宽。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基于LIG工艺的物理传感功能元件、电化学传感功能元件及两者的耦合元件;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采能元件、电磁发电机EMG采能元件和非对称MSC储能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基于LIG工艺的非对称MSC中,以LIG作为MSC的引出电极,在电极一侧修饰氧化还原反应材料,并且在电解质中掺入易化学反应的物质提升存储电荷上限,得到非对称电极构型的MSC,并将TENG与EMG采集自然界及人体行进过程中的机械能存储在非对称MSC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134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