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蓄热球蓄热自循环分解金属盐的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58811.3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1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但勇;赵林;赵澎;高波;陈雪风;赵顶 | 申请(专利权)人: | 眉山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9/04 | 分类号: | F27B19/04;F27D99/00;F27D17/00;C01B21/38;C01B21/40;C01F5/06;B01D46/02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陈明龙 |
地址: | 62002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热 循环 分解 金属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热球蓄热自循环分解金属盐的系统及方法。本发明包括蓄热球加热炉、第一分离装置和分解装置;所述蓄热球加热炉上设有蓄热球入口和蓄热球出口,所述蓄热球出口与所述第一分离装置的进料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分离装置的出料口与所述分解装置连通,所述第一分离装置的排气口通过管道与热风机连接,所述分解装置设有物料排出口,所述物料排出口与所述蓄热球入口相连通。本系统中蓄热球加热炉、第一分离装置和分解装置三者依次连通形成一个循环,通过此循环实现了蓄热球的换热和循环,克服了加热气体循环量大,设备投资成本高,金属盐分解产率低的技术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化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蓄热球蓄热自循环分解金属盐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无机酸与金属离子组成的金属盐类众多,例如酸根离子有盐酸根(Cl-)、硝酸根(NO3-)、磷酸根(PO43-)、碳酸根(CO32-)等,金属离子有钙离子(Ca2+)、镁离子(Mg2+)、镍离子(Ni2+)、钴离子(Co2+)、铜离子(Cu2+)、铁离子(Fe3+)、锰离子(Mn2+)、铝离子(Al3+)等,以上阴离子和阳离子组合组成金属盐类及带结晶水的盐。其中,分解温度较低的无机酸盐主要为硝酸盐、氯化盐类、碳酸盐类等,这些无机酸对应的酸性气体是氧化氮气体(NOX)、氯化氢气体(HCl)及二氧碳气体(CO2)等,这些酸性气体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冷凝及一些特殊的吸收装置都能转化成新的无机酸。
传统工艺是采用大量燃烧气体、油等热源与待分解的无机盐直接接触,使无机盐受热分解,生成固体氧化物及酸性气体,其中燃烧尾气与气体产物混合进入酸吸收装置,由于燃烧尾气的气体量是气体产物的10-20倍,这就使得待吸收的酸性气体的体积放大10-20倍,造成吸收装置的体积增加几十倍,而且有时由于吸收气体中酸性气体的浓度降低,导致无法合理回收,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造成吸收装置投资增加了很多倍,增加了生产成本。
申请号为CN201910124463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硝酸盐热解回收硝酸的方法及装置,该专利利用分解出的酸性气体再循环与蓄热炉结合方式,通过天然气、煤气的燃烧先加热蓄热炉内的储热体,再利用热的气体产物闭路循环与储热体换热,使气体产物变成高温气体循环去分解无机金属盐类,这样使金属盐类受热分解,本方案没有降低气体产物的浓度同时提高了酸性气体的吸收。但是该方法利用气体产物作为热源循环利用会导致气体的循环量较大,气体循环量是气体产物的10-20倍,这要求蓄热球炉与分解炉配置要大,造成投资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气体产物回收率低、回收成本高以及设备投资成本高等不足,提供一种利用蓄热球蓄热自循环分解金属盐的装置及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蓄热球蓄热自循环分解金属盐的系统,包括蓄热球加热炉、第一分离装置和分解装置;所述蓄热球加热炉上设有蓄热球入口和蓄热球出口,所述蓄热球出口与所述第一分离装置的进料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分离装置的出料口与所述分解装置连通;所述第一分离装置的排气口通过管道与热风机连接;所述分解装置设有物料排出口,所述物料排出口与所述蓄热球入口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眉山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未经眉山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88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