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MS-NASH小鼠制备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30891.1 | 申请日: | 202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7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宋伟华;王小利;肖永福;汪亦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美冠科生物技术(太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A61K4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朱智杰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ms nash 小鼠 制备 脂肪性 肝病 动物 模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MS‑NASH小鼠制备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的方法;本发明以MS‑NASH为实验动物,经CCDF和CDAHFD饲料诱导后,测试肝功能的变化肝脏的病理变化;本发明较传统饲料诱导结果达到同等水平的病理结果所需更短,具有更明显的脂肪化,炎症反应,气球样变以及更高的NAS评分,可以在更短的诱导时间内获得病理更加明确的模型进入实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MS-NASH小鼠制备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的方法。
技术背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组织学检查结果具有脂肪变性,肝细胞损伤及炎症细胞浸润等特征,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历史的一种临床疾病。据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到2030年,世界不同地区的NAFLD病例数将增加18.3-29.3%。中国的NAFLD伴随着肥胖和代谢疾病的发病率的急速上升,估计将从2016年的2.463亿增加到2030年的3.145亿。 另一份研究报告估计,大约20%的NAFLD会发展为NAS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其中约25%的患者在诊断时可能患有晚期肝纤维化 (2期或更晚期的纤维化)。
然而,至今FDA尚未批准针对NASH肝纤维化的治疗药物。这不仅因为NASH仅在1980年被命名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研究,而且因为它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在人类中尚未发现明确的遗传病因,这使得研究人员难以在实验室中建模用以进行系统的研究。作为研究和验证疗效的NASH模型应该不仅反映NASH肝脏组织病理学的特征,而且应该反映人类NASH患者的整体代谢紊乱。这意味着选用的动物模型不但应复制肝脂肪变性,小叶内炎症,肝细胞膨胀和纤维化,也要具有代谢异常,例如肥胖(体重增加和脂肪量),体脂分布,胰岛素抵抗(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空腹高血糖,血脂异常和脂肪因子异常等特征。然而,现有的基于基因改造以及特异饮食诱导的NASH模型不能忠实的模拟人类同类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及特点。
基因改造动物模型在阐明NASH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特定途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使用T细胞敲除小鼠系来证明适应性免疫在NASH及其发展为肝细胞癌中具有关键作用。此外,转基因动物模型也可用于阐明遗传背景对NASH的影响。众所周知,不同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NASH相关,最显着的是PNPLA3和TM6SF2的变体,而特定的单基因条件导致了严重的NAFLD症状。但是,大多数遗传NASH小鼠模型都包含了在患者中通常不存在的基因突变(例如ob/ob,db/db,foz/foz小鼠等)。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模型的价值在于能够研究与代谢稳态有关的孤立途径及其功能失调的后果。虽然也可能通过应用额外的刺激(通过喂食异常饮食),诱导遗传模型小鼠的炎症和纤维化的发展来模拟高级NASH,但动物模型本身缺陷明显。
特异食物诱导模型主要以高脂,高糖等饮食为主。喂食高脂饲料6周左右后,小鼠的肝功能指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明显升高。组织学检查可见肝细胞明显肿大,肝内有弥散分布的脂滴。24周后,肝组织会出现炎症反应。这种模型的优点是造价低廉,操作简便,缺点是诱导时间长,肝纤维化不明显。小鼠在增加喂食高果糖饲料后,体重,甘油三酯显著增高,并有明显的脂肪变性。该模型虽然造模简单,脂肪变性明显,但炎症反应较轻微,无胰岛素抵抗,因此不能忠实反应患者疾病发生背景,只能用于药物单一功能的初步筛选。胆碱-蛋白酸缺乏饮食(MCD)喂养C57BL/6小鼠4周后,体重增加,出现脂肪变性,有明显的甘油三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二醛等指标升高,并有轻度的炎症损伤。该方法可以通过再喂食8周后获得中度炎症反应,缺点是饲料价格昂贵,而且MCD饮食并不符合人类膳食结构,造模成因与NASH病人差异较大,不适合全面准确的评估药效。明显的甘油三酯升高,又违背NASH病人的病理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美冠科生物技术(太仓)有限公司,未经中美冠科生物技术(太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08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外叉总成组对焊接工装
- 下一篇:一种直流开关柜框架绝缘监测与定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