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式汽车遮阳板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27624.9 | 申请日: | 202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0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王宏飞;吴祥君;赵紫剑;邹明;关荣博;谢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3/02 | 分类号: | B60J3/02;B60J3/04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崔斌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汽车 遮阳板 | ||
本发明是一种组合式汽车遮阳板。包括车棚、第一遮阳板和第二遮阳板。车棚固定有第一、二支座;第一支座开有第一、二卡孔;第二支座开有第三卡孔;第一遮阳板的两端通过转轴分别与第一卡孔和第三卡孔转动连接;第二遮阳板上设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的一端与第二卡孔铰接,另一端与第二遮阳板的板主体通过滑道机构滑动配合;第二转轴与卡槽卡合。第一遮阳板采用调光液晶屏,可随着光线的强弱而快速发生明暗度变化,光强它就暗,光弱它就明,从而将各种强光弱化,保护人的眼睛和面部无论在白天太阳强光还是夜间汽车大灯光照射下,都不会受到过度刺激和伤害,有效的解决了传统遮阳板正面遮挡阳光时,视野光线不好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组合式汽车遮阳板。
背景技术
汽车遮阳板,就是安装在司机与副驾驶头部上方,用来防止阳光刺眼的板子。用的时候可以翻下来不用的时候可翻上去,其功能是上下翻,左右翻。
随着客户对遮阳板要求的不断提高,目前的遮阳板,有带灯的,有带镜子的。但这些遮阳板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传统汽车遮阳板虽然可以阻挡阳光,但侧面挡光时由于遮阳板单面固定(不能伸缩),大部分面积都遮挡在了A 柱上,导致侧面挡光面积狭小,甚至达不到挡光的作用,正面遮挡阳光时,遮阳板面积却占据了司机的大部分视野。大多数车祸发生的原因都是因为光线不好,导致车祸的发生,特别是在夏季的时候,光照非常的强烈,而且室外温度特别高的情况下,阳光非常刺眼,而如果司机开车的过程中直接面对阳光的话,刺眼的强光会让司机的眼睛受不了,造成前方视线的干扰。而司机的眼睛也因为一直受着强光的照射,强光的刺激会导致他的注意力不集中,如果在开车过程中前方是加速变道的话,就更有可能发生汽车连环相撞的结果。随着汽车的发展,是必须要一种组合式遮阳板,它即可以阻挡阳光的照射,又可以不阻挡视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分为第一遮阳板和第二遮阳板,第二遮阳板在传统的遮阳板的基础上增加阻尼式伸缩功能,有效的解决了侧面挡光面积狭小的问题,第一遮阳板采用调光液晶屏(特殊玻璃)遮阳板可随着光线的强弱而快速发生明暗度变化,光强它就暗,光弱它就明,从而将各种强光弱化,保护人的眼睛和面部无论在白天太阳强光还是夜间汽车大灯光照射下,都不会受到过度刺激和伤害,有效的解决了传统遮阳板正面遮挡阳光时,视野光线不好的问题。
本发明技术方案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一种组合式汽车遮阳板,包括车棚1、第一遮阳板2和第二遮阳板3;所述车棚1的侧面固定有第一支座101;所述车棚1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二支座102;所述第一支座101开有第一卡孔1011和第二卡孔1012;所述第二支座102开有第三卡孔1021;所述第一遮阳板2的两端通过转轴分别与第一卡孔1011和第三卡孔 102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遮阳板3上设有第一转轴303和第二转轴309;所述第一转轴303的一端与第二卡孔1012铰接,另一端与第二遮阳板3的板主体301通过滑道机构滑动配合;所述第二转轴309与卡槽1022卡合。
所述第一支座101由第一矩形板和第一圆弧体构成;所述第一圆弧体的侧面开有第一卡孔1011;所述第一矩形板上开有第二卡孔1012。
所述第二支座102由第二矩形板和第二圆弧体构成;所述第二矩形板向下延伸有带卡槽1022的固定端;所述第二圆弧体上开有第三卡孔1021。
所述第一卡孔1011和第二卡孔1012互相垂直。
所述第一遮阳板2上开有通孔204;所述通孔204设置在第二支座102的下方;所述第二支座102能穿过通孔204。
所述第一转轴303由相互垂直的竖直端和水平端组成;所述竖直端与第二卡孔1012铰接;所述水平端与第二遮阳板3的板主体301通过滑道机构滑动配合。
所述第一遮阳板2上固定有调光液晶屏202。
所述调光液晶屏202的底部粘接有防止刮伤乘员的塑料包槽2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76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