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场景检测的模式切换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25246.0 | 申请日: | 2020-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4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庆华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A45B25/14;G01D21/02;G01S19/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204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场景 检测 模式 切换 平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场景检测的模式切换平台,包括:数据识别设备,用于检测信号滤波图像中的各个车体目标,并将成像景深最小的车体目标的成像景深作为参考景深输出;模式切换机构,与数据识别设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的参考景深小于等于预设景深阈值时,控制伞体由从上往下收起模式切换为从下往上收起模式,否则,控制伞体由从下往上收起模式切换为从上往下收起模式;模式切换机构包括微控制器、第一收起机构、第二收起机构和驱动电机。本发明的基于场景检测的模式切换平台结构紧凑、方便操控。由于能够根据伞体当前场景是否为持伞人员进入车体的场景对伞体的收起模式进行切换,从而满足了持伞用户在不同场景对伞体收起模式的不同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伞体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场景检测的模式切换平台。
背景技术
伞是一种能够提供阴凉环境或遮蔽雨、雪、阳光等的工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雨伞的国家,伞是中国劳动人民一个重要的创造。当时被人们称之为“簦”。上至皇帝出行的黄色罗伞,下至百姓的避雨工具,可以说伞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受中国文化影响,亚洲许多国家很早就有使用伞的传统,而欧洲至16世纪才开始风靡中国伞。
伞的制作材料通常包括了具延展性的布料,和其它可用作骨架的材料与缠线。使用时以手将之举起,虽然伞在最初发明时的主要目的,是用来阻挡阳光,但是现在最常被当作雨天挡雨的雨具。用来遮蔽阳光的伞又称作阳伞或遮阳伞,可固定于露台桌等户外家具,或用在海滩上。
伞的构造包括伞柄、伞骨、伞面、伞套四部分。伞柄是伞的主心骨,支撑着整个伞,主要是用木头、竹子、金属等材料制成,伞骨是支撑整个伞面的,它能折叠能撑开,便于携带。伞面是伞中最重要的部分,担负着遮雨的责任,制作材料有塑料布、油布、绸布以及经久耐用的尼龙布等,伞套在伞使用后把伞重新收纳起来,防尘防损,同时在进出公交和商场等把伞装进伞套,可以减少滴水到地面,起到文明用伞的作用,最新的设计构造是伞套与伞自成一体,这样可以防止伞套的丢失。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领域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场景检测的模式切换平台,能够根据伞体当前场景是否为持伞人员进入车体的场景对伞体的收起模式进行切换,以满足持伞用户在不同场景对伞体收起模式的不同需求。
为此,本发明需要具备以下几处关键的发明点:
(1)基于伞体当前距离某个车体的是否过近决定是否将伞体的收起模式从普遍使用的从上往下收起模式切换为从下往上收起模式,从而在人们进入车体内时减少被雨水淋湿的概率;
(2)基于伞体所在环境的当前湿度以及伞体的GPS定位数据对远端服务器处的本地湿度数据进行更新和维护。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场景检测的模式切换平台,所述平台包括:
湿度测量机构,设置在伞杆与伞布的连接处,用于对伞体所在场景进行湿度测量,以获得现场参考湿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场景检测的模式切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一种如上述的基于场景检测的模式切换平台,用于根据持伞人员是否即将进入车体内的场景检测结果对伞体的收起模式进行自适应切换。
本发明的基于场景检测的模式切换平台结构紧凑、方便操控。由于能够根据伞体当前场景是否为持伞人员进入车体的场景对伞体的收起模式进行切换,从而满足了持伞用户在不同场景对伞体收起模式的不同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基于场景检测的模式切换平台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庆华,未经王庆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52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暖导湿多功能尼龙6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检查井注浆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