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线芯自动化绞合机及绞合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23578.5 | 申请日: | 2020-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63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方光;王昱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禹州市恒利来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2 | 分类号: | H01B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周国勇 |
地址: | 45257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线 自动化 绞合机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线芯自动化绞合机及绞合工艺,包括基座、进线固定板、梳理固定块、绞合固定板、梳理机构、绞合机构以及收集机构。本发明可以解决金属线芯绞合处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以下难题:a.现今大多数金属线都是采用将多根金属丝线经过绞合形成一根粗的金属线,目前所使用的设备针对不同金属线需要跟换不同的工具才能使用,其过程繁琐,投入成本高,而且使用的范围有限,b.目前的线芯绞合设备在绞合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线芯打结、缠绕的现象,导致线芯绞合中断,需要对设备进行调整维修才能继续使用,这种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且维修成本也将会变高,设备也会因为故障不断减少其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线芯绞合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线芯自动化绞合机及绞合工艺。
背景技术
金属线芯一般是由多根金属丝线缠绕绞合形成的,金属线芯若是由单根组成势必影响其柔软性而不能随意弯曲,经研究,采用多股导线绞合线作为线芯是最好的结构,这样的结构非但能使电缆的柔软性大大增加,而且可使弯曲时的曲度不集中在一处,而是分布在每股导线上,每股导线的直径越小,弯曲时产生的弯曲应力也就越小,同时弯曲时每股导线间能够滑移,各层方向相反扭绞,使得整个导体内外受到的拉力和压力分解,这就是采用多股导线绞合形式线芯的原因。
目前,金属线芯绞合处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以下难题:a.现今大多数金属线都是采用将多根金属丝线经过绞合形成一根粗的金属线,目前所使用的设备针对不同金属线需要跟换不同的工具才能使用,其过程繁琐,投入成本高,而且使用的范围有限,b.目前的线芯绞合设备在绞合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线芯打结、缠绕的现象,导致线芯绞合中断,需要对设备进行调整维修才能继续使用,这种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且维修成本也将会变高,设备也会因为故障不断减少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线芯自动化绞合机,可以解决金属线芯绞合处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以下难题:a.现今大多数金属线都是采用将多根金属丝线经过绞合形成一根粗的金属线,目前所使用的设备针对不同金属线需要跟换不同的工具才能使用,其过程繁琐,投入成本高,而且使用的范围有限,b.目前的线芯绞合设备在绞合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线芯打结、缠绕的现象,导致线芯绞合中断,需要对设备进行调整维修才能继续使用,这种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且维修成本也将会变高,设备也会因为故障不断减少其使用寿命。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线芯自动化绞合机,其包括基座、进线固定板、梳理固定块、绞合固定板、梳理机构、绞合机构以及收集机构,所述的基座为矩形板结构,所述的基座右端焊接固定有进线固定板,所述进线固定板与基座互相垂直,所述进线固定板两侧开设有贯通的安装圆孔,所述进线固定板两侧面均匀排布有以安装圆孔为轴心的周向进线圆孔,所述的绞合固定板焊接在靠近基座左端的位置处,且绞合固定板垂直于基座,所述绞合固定板上端面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绞合固定板上安装有绞合机构,所述梳理固定块安装在所述进线固定板与所述绞合固定板中间,且所述梳理固定块焊接在基座上,所述梳理固定块左侧面开设有安装绞合机构的圆槽,所述梳理固定块左侧的圆槽内壁上开设有T型槽,所述梳理固定块右侧面开设有安装梳理机构的圆形槽,所述梳理固定块右侧的圆形槽内壁上开设有T型滑槽,所述梳理固定块上设置有绞合机构以及梳理机构,所述基座左端方向上设置有收集机构;其中:
所述的梳理机构包括梳理盘、安装块、弹簧杆、支撑块、圆盘、主动轴以及一号驱动电机,所述的主动轴一端通过轴承套设在进线固定板上的安装圆孔,所述主动轴另一端通过轴承套设在梳理盘上,所述梳理盘圆周外侧设置有T型滑块,所述梳理盘的中心沿主动轴周向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底部固定在梳理盘中心位置,所述弹簧杆一端固定在安装块顶部,弹簧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安装有圆盘,所述圆盘外侧缠绕有线芯,所述一号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座固定在进线固定板右侧外壁上,所述一号驱动电机通过联轴器与主动轴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禹州市恒利来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禹州市恒利来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35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