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历史测试用例挖掘的精准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21675.0 | 申请日: | 2020-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71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熊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新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G06N20/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智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82 | 代理人: | 濮云杉 |
地址: | 610094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历史 测试 挖掘 精准 方法 | ||
本发明一种基于历史测试用例挖掘的精准测试方法,包括:A.获取实体元素、测试用例和缺陷记录;B.建立测试用例和缺陷预测模型;C.对测试用例和缺陷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模型的最优参数;D使用维特比算法计算和输出试用例和缺陷预测结果;E.根据预测结果执行预测用例,度量精准测试有效性完善测试方案。本发明使用客观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来自动化计算和预测应当执行哪些测试用例就可以精确的测试软件、软件有可能存在哪些缺陷,从而能够指导测试人员进行精准测试,大大节约了测试时间降低了测试成本。同时,由于基于统计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结果的精确度和可信度大大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软件开发和测试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基于历史测试用例挖掘的精准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软件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软件测试的方法也随着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及更高的工作效率一直在演化,从最开始的手工测试到自动化测试,从黑盒测试到白盒测试,从功能测试到借口测试甚至到单元测试,测试理念和技术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精准测试是一套计算机测试辅助分析系统。精准测试的核心组件包含软件测试示波器、用例和代码的双向追溯、智能回归测试用例选取、覆盖率分析、缺陷定位、测试用例聚类分析、测试用例自动生成系统,这些功能完整的构成了精准测试技术体系。通过测试示波器技术,记录黑盒测试用例对应的代码逻辑,实现测试用例到代码逻辑的精准记录和双向追溯;代码级的缺陷定位和崩溃分析;精准的测试充分度分析。
目前业界内普遍通行的精准测试技术,是将软件系统的每一个软件模块、软件代码与每个测试用例建立关联关系,当软件系统的软件模块、软件代码发生变更时,运行与之相关联的测试用例。这样的精准测试可以减少测试用例的运行范围,减少测试耗时,提高测试精确度,但也存在三个问题:只能在回归测试阶段运行已有的测试用例来做精准测试,无法评估精准测试的效果,无法指导未来的测试用例精确设计和精确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历史测试用例挖掘的精准测试方法。使用客观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来自动化计算和预测应当执行哪些测试用例就可以精确的测试软件、软件有可能存在哪些缺陷,从而能够指导测试人员进行精准测试。
本发明一种基于历史测试用例挖掘的精准测试方法,包括:
A.根据软件模块中包含的实体元素,在数据库的实体元素表中查询出对应的实体元素数据,根据实体元素数据的id,在测试用例表中查询出对应的实体元素关联的所有测试用例数据;根据实体元素数据和测试用例数据,在数据库的缺陷表中查询出实体元素和其测试用例数据一起关联的所有缺陷数据记录;
B.初始化隐马可夫模型参数,建立测试用例和缺陷预测模型;
C.将得到的实体元素数据、测试用例数据和缺陷数据一起作为训练样本集,对测试用例和缺陷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当训练误差值低于阈值时,终止训练,得到满足要求的测试用例和缺陷预测模型的最优参数;
D.根据软件模块的当前变更内容,分析变更内容中所包含的实体元素,在数据库中查询出这些实体元素相对应的id,形成待预测的实体元素id序列;
E.建立后台管理系统,在后台管理系统中建立精准测试执行页面,在该页面输入待预测的实体元素id序列,后台程序将待预测的实体元素id序列和最优参数的测试用例和缺陷预测模型一起输入维特比算法,运算后得到最优的测试用例id序列和缺陷id序列;
根据得到的测试用例id序列和缺陷id序列,在测试用例表中查询出对应的测试用例,从而得到测试用例预测结果,后台程序将测试用例预测结果展示在该页面上,测试人员在该页面上直接执行测试用例;
F.在后台管理系统中建立精准测试效果分析页面,在该页面输入待预测的实体元素id序列,后台程序将待预测的实体元素id序列和最优参数的测试用例和缺陷预测模型一起输入维特比算法,运算后得到最优的测试用例id序列和缺陷id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新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新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16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分类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具有车辆识别功能的智能车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