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坑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13281.0 | 申请日: | 202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89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封建康;崔红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国杨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9/18;E02D19/20;E02D5/24;E02D5/48;E02D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01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新文***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防护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基坑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地基(1)以及挖设于所述地基(1)内的基坑(1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1)的四周上开设有止水槽(12),所述止水槽(12)内设置有用于对地下水进行阻挡的止水装置,所述止水装置包括多块间隔设置于所述止水槽(12)内的第一连接钢板(3);呈对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钢板(3)的两侧上、与所述止水槽(12)的槽壁相抵接的第一止水钢板(2);多个呈对称连接于两所述第一止水钢板(2)的两侧上、侧面设有缺口(211)的连接钢管(21);多块设置于相邻两所述第一连接钢板(3)之间的第二连接钢板(4);呈对称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钢板(4)的两侧上、穿过所述连接钢管(21)上的缺口(211)、与所述止水槽(12)的槽壁相抵接的第二止水钢板(5);设置于所述第二止水钢板(5)与所述连接钢管(21)之间的限位组件,所述止水槽(12)内还设置有与所述止水装置相配合的加固机构,所述加固机构包括多块相邻设置于所述止水槽(12)内的第三止水钢板(61);呈对称一端均连接于所述第三止水钢板(61)朝向所述基坑(11)的一侧、另一端分别通过滑动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止水钢板(2)的一侧和所述第二止水钢板(5)一侧的第三连接钢板(6);以及设置于相邻两所述第三止水钢板(61)之间的连接组件,所述基坑(11)的四周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基坑(11)的侧壁进行加固的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多根一端伸进所述基坑(11)侧壁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基坑(11)外的锚筋桩;多根连接于所述锚筋桩伸进所述基坑(11)内的一端外侧壁上的防护杆(73);多根连接于所述锚筋桩伸出所述基坑(11)外的一端外侧壁上的连接杆(74);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坑(11)外侧壁上、与所述连接杆(74)相焊接的防护钢网(111);
其基坑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先对施工区域内的表层杂草、碎石以及杂物障碍物进行清除和处理,障碍物处理干净后,对施工区域进行平整压实,然后对施工区域的四周进行防水处理;
S2:根据施工图纸的要求,在施工区域的四周上,通过挖槽机械设备开挖出预定深度的止水槽(12),然后利用抽水设备对止水槽(12)内的地下水进行抽取排出,将挖出的泥土进行处理;
S3:然后预先将两块第一止水钢板(2)焊接在第一连接钢板(3)的两侧上,将四根设有缺口(211)的连接钢管(21)分别焊接在两块第一止水钢板(2)的两侧上、以形成第一钢结构模块,将两块第二止水钢板(5)焊接在第二连接钢板(4)的两侧上、以形成第二钢结构模块,将两块第三连接钢板(6)焊接在第三止水钢板(61)的一侧上、以形成第三钢结构模块;
S4:然后通过吊机和挤压机械设备先将第一钢结构模块插入到止水槽(12)内,然后通过限位组件将第二钢结构模块沿着前一个插入到止水槽(12)内的第一钢结构模块的一侧滑移插入到止水槽(12)内,然后再依次将第一钢结构模块通过限位组件滑移插入到止水槽(12)内,然后再将第二钢结构模块沿着前一个第一钢结构模块滑移插入到止水槽(12)内,重复上述步骤,直到第一钢结构模块和第二钢结构模块全部插入到止水槽(12)内形成止水墙、以围设在施工区域的四周上;
S5:然后再通过吊机和挤压机械设备将第三钢结构模块插入到止水墙内,第三钢结构模块在插入到止水槽(12)的过程中,通过滑动件滑移连接在止水墙的一侧上,然后再将下一个第三钢结构模块分别通过连接组件滑移连接在前一个第三钢结构模块上,同时也通过滑动件滑移连接在止水墙的一侧上,重复上述步骤,依次将第三钢结构模块与止水墙配合插入到止水槽(12)内,直到第三钢结构模块围设在施工区域的四周上、以形成加固墙;
S6:然后往止水槽(12)内浇灌混凝土,待混凝土与止水槽(12)的槽面平齐,即可停止浇灌混凝土,将混凝土进行抹平,待凝结后形成混凝土层;
S7:防水处理完成后,然后根据施工图纸要求,在施工区域进行开挖基坑(11),然后对基坑(11)的表面进行处理,对基坑(11)内积水进行引流排出,基坑(11)底面无积水后,对基坑(11)的底面和侧壁进行夯实处理,并检查基坑(11)底面和侧面是否存在凹坑和渗水点,并对凹坑进行补平以及对渗水点进行灌注抗渗混凝土进行补漏处理;
S8:然后对基坑(11)的侧面进行加固处理,预先将多块防护杆(73)焊接在锚筋桩的外侧壁上,然后将多根焊接有防护杆(73)的锚筋桩分布插入到基坑(11)的四周侧面内,锚筋桩的另一端伸出基坑(11)侧面上,在锚筋桩伸出基坑(11)侧面的一端上焊接有多根连接杆(74),然后将防护钢网(111)铺设在基坑(11)的侧面上,防护钢网(111)与连接杆(74)相互接触之间通过点焊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S9:待防护钢网(111)铺设安装后,通过喷浆机对防护钢网(111)进行喷浆处理,待混凝土覆盖防护钢网(111),即可停止喷浆,然后将混凝土抹平,待混凝土凝固后,使得防护钢网(111)能够与混凝土层相互配合、以形成防护层;
S10:最后对基坑(11)的底部进行排水、夯实以及回填处理、以便于后期进行地基(1)基础的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国杨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国杨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328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叠合内板混凝土浇筑振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在特定区域产生电磁场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