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层可旋转陶器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99014.2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56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建波 |
主分类号: | B28B1/02 | 分类号: | B28B1/02;B28B17/02;B28B11/24;B28B11/08;B28B11/00;C04B33/24;C04B33/30;C04B33/32;C04B3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翰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921 | 代理人: | 刘晓晖 |
地址: | 654313 云南省红河哈***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旋转 陶器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可旋转陶器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包括:揉泥、拉坯制作内层、修坯、测量、晾坯、计算内层体收缩值、拉坯制作外层、二次修坯、上套、二次晾坯、烧制、起窑、打磨清洗,通过这一系列的加工程序,可以制作出带有旋转层的陶器器具。本发明制作的陶器器具具有很高的艺术美感,增加了实用性,同时从整体上减轻了一定的重量,使用者使用起来更加的顺手,也可以当做艺术品进行观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器制作领域,具体为一种双层可旋转陶器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从很早就有了制陶的历史,制陶工艺源远流长,千年文化带给世人无尽的乐趣和艺术美观,同时制陶工艺也成为了我们民族的一道亮丽的标签,目前制陶结构中的双层制品大多为一次性拉坯成型,制作者在通常情况下都是先拉内层,再同时拉外层,当内外两层加工好以后,最后在接口处进行结合,十分不易加工制作,并且不能转动,在此同时内层外壁不能修做装饰,陶器制品整体看起来体型笨拙,而且使用起来较为不便,接口等部位容易裂开,对于使用者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而且外观看上去不太美观,不能达到理想的艺术状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层可旋转陶器制备方法,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层可旋转陶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揉泥:根据制作器具的尺寸选择陶泥进行揉搓,采用菊花形揉泥法或羊头形揉泥法,将陶泥揉搓成圆球形或圆柱形;
S2:拉坯制作内层:将手工揉搓好的陶泥,放置在拉坯机上,拉坯成型,制成内层体;
S3:修坯:将拉坯成型的湿坯放置于室内无阳光照射的避风处自然晾至不粘手,在拉坯机上使用修坯工具进行修坯,设计图案进行装饰;
S4:测量:将修好的内层体,进行测量,分别测量内层体的内层体直径R1、高度H1和侧壁宽度C1,测量数据精确到0.1~0.5cm;
S5:晾坯:将测量完毕的内层体放置于室内无阳光照射的避风处自然晾干,待全干后,再次测量内层体直径R2、高度H2和侧壁宽度C2,,测量数据精确到0.1~0.5cm;
S6:计算内层体平均收缩值:分别计算内层体直径、高度和侧壁宽度的收缩值SR、SH和SC,SR=R1-R2、SH=H1-H2、SC=C1-C2;
S7:拉坯制作外层:根据内层体的直径R1、高度H1和侧壁宽度C1和收缩值SR、SH和SC算出旋转体晾干前的直径R、高度H和侧壁厚度C:R=R1+SR,H=H1+SH,C=C1+SC,根据需要取陶泥制作中空筒型结构旋转体,旋转体管径比内层体直径大,拉坯步骤与拉坯制内层的步骤相同,然后晾至半干;
S8:二次修坯:将S7中晾至半干的旋转体放于拉坯机上,取修坯工具进行修坯,设计图案进行装饰;
S9:上套:将S8中精修后的中空筒型结构旋转体套在内层体放置旋转部位的外壁上,在中空筒型结构旋转体的内壁上涂抹防粘涂料;
S10:二次晾坯:上套完成做好后将器具放在室内无阳光照射的避风处晾至无水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建波,未经杨建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90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