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自动充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97964.1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3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程海涛;马琳伟;谢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L53/37 | 分类号: | B60L53/37;B60L53/60;B60L53/66;B60L5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陈晓斌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自动 充电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自动充电装置,汽车充电口识别对位系统包括沿第一方向水平往复移动的第一移动组件、可在水平面内转动的电动回转台、升降装置、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的旋转臂以及分别与第一移动组件、电动回转台、升降装置以及旋转臂连接的控制系统,电动回转台设置于第一移动组件;升降装置固定端固定于电动回转平台上,升降装置的升降端设置有支撑臂;旋转臂设置于支撑臂上,旋转臂上设置有带动充电枪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二移动组件;充电枪设置于第二移动组件上;旋转臂上设置有外部影像采集装置,控制系统控制充电枪与待充电车辆充电口完成对接。基于本发明的电动汽车自动充电装置,能快速、自动完成充电枪的拔插动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动汽车自动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化石能源的短缺和其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影响着人们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汽车的能源消耗占世界能源总消耗的四分之一。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汽车的保有数量在急剧增加,化石能源为不可再生能源,且燃烧时会造成环境污染。当今世界在面临能源与环境双重危机之前,各国政府及汽车企业普遍认识到节能减排是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主流,于是发展电动汽车成了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近几年,我国的环保事业稳步推进,新能源车企迎来了很多好的政策和补贴,各类型电动汽车被相继推向市场,占有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加,具备相当可观的潜力。电动汽车数量的持续增长,带动充电基础设施需求的增长,目前来看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存在严重的供给不足和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现阶段,我国的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相较于传统燃油机车加油过程仍无太大区别。市面上也出现了像自动充电车库,自动充电桩和无线充电技术等方式以改善车主的对汽车的充电体验。总结以上给电动汽车充电的方式,主要存在以下现实和技术上的问题:市面上普遍使用的充电桩需要经过系统化培训的专业人员对车主的电动汽车手动完成充电枪的拔插作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耗费人力巨大,且自动化程度不高,阻碍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一些车企研发的自动充电车库系统和自动充电桩存在机械结构复杂,建造耗费大,维护费用高,普及推广困难等现实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自动充电装置,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安全性高,环境适应性好,能自动完成充电枪的拔插动作。
本发明的具体解决方案如下:
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自动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枪以及汽车充电口识别对位系统,所述汽车充电口识别对位系统包括沿第一方向水平往复移动的第一移动组件、可在水平面内转动的电动回转台、升降装置、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的旋转臂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所述电动回转台、升降装置以及旋转臂连接的控制系统,所述电动回转台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所述升降装置固定端固定于所述电动回转平台上,所述升降装置的升降端设置有支撑臂;所述旋转臂设置于所述支撑臂上,所述旋转臂上设置有带动所述充电枪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二移动组件;所述充电枪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上;所述旋转臂上设置有外部影像采集装置,在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对待充电车辆进行图像采集;所述控制系统内储存有各型号车辆充电口的参考图像;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电动回转台和所述旋转臂转动,同时,控制所述外部影像采集装置对所述待充电车辆进行图像采集,直到所述外部影像采集装置采集到与一个所述参考图像相匹配的图像,所述电动回转台和所述旋转臂停止转动;所述控制系统根据所述充电枪相对于所述充电车辆充电口的相对位置,控制所述第一移动组件进行移动、控制所述电动回转台进行旋转、控制所述升降装置进行升降以及控制所述旋转臂旋转使所述充电枪与电动汽车充电口对应,然后控制所述第二移动组件移动直到所述充电枪与待充电车辆充电口完成对接,开始充电,充电完成,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一移动组件、所述电动回转台、所述升降装置、所述旋转臂以及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复位。
上述方案可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未经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79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