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复合冷却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79288.5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3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覃柱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同捷汽车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1/04 | 分类号: | B60K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复合 冷却 模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复合冷却模块,包括散热器总成、冷凝器总成、连接管、上水室和下水室,所述散热器总成包括散热器复合部分、非复合散热器扁管、上支架和下支架,散热器复合部分包括第一扁管和冷凝器扁管,所述第一扁管、非复合散热器扁管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在上支架和下支架上,冷凝器总成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上水室和下水室上,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密封连接至制冷剂出口和冷凝器总成入口上,所述上水室、下水室上分别开设有冷却液进口、冷却液出口。在散热器整体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冷凝器的能量却可以被散热器大量地带走,可有效缓解普遍存在的前舱空间有限各零部件布置困难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复合冷却模块。
背景技术:
当前的汽车冷却模块一般由“冷凝器+散热器”或“中冷器+冷凝器+散热器”等两三个独立的换热器组成。它们是相互独立的个体,按一定的布置位置以及装配间隙范围的要求进行布置在汽车的前部、顶部、后部、底部或汽车的裙部。因其相互独立,占用的空间比较大,往往会导致其布置的机舱等位置相对变得更为狭小,影响其它件的布置,且会使冷却模块自身的安装结构更复杂,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如结构的材料成本,装配耗时成本等)。
当前的冷却模块,其布置形式决定它们彼此之间的影响是布置在前方的换热器对后方的换热器是换热器相互之间热辐射和逐渐升高的空气侧温度冷却后方换热器的影响。此类影响,总的来说是负面的影响,是应该需要改良的影响。(注:此处及下文所说的前方和后方,是指冷却空气先后经过的冷却模块中的换热器的先后顺序,先经过的为前方,后经过的为后方。)
当前的冷却模块前后方向叠加的部件较多,导致冷却模块的风阻偏大,冷凝风扇的尺寸和功率也需相应地增大,不利于节能和环保。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解决占用空间大、换热效率不够高且风阻偏大问题的汽车复合冷却模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汽车复合冷却模块,包括散热器总成、冷凝器总成、连接管、上水室和下水室,所述散热器总成包括散热器复合部分、非复合散热器扁管、上支架和下支架,散热器复合部分包括第一扁管和冷凝器扁管,所述第一扁管、非复合散热器扁管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在上支架和下支架上,所述冷凝器扁管通过凸起筋条固定安装在第一扁管内部,固定安装在第一扁管的内壁的凸起上,所述冷凝器扁管两端超出第一扁管的两端,并且所述冷凝器扁管与第一扁管之间形成冷却液通道,所述冷凝器扁管的上下两端分别密封连接至制冷剂进口通道和制冷剂出口通道,所述非复合散热器扁管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在上支架和下支架上,所述第一扁管和非复合散热器扁管在上支架和下支架上呈等距设置,所述上水室、下水室分别与上支架、下支架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制冷剂进口通道上设置有贯穿上水室制冷剂进口,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上设置有贯穿下水室的制冷剂出口,所述冷凝器总成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上水室和下水室上,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密封连接至制冷剂出口和冷凝器总成入口上,所述上水室、下水室上分别开设有冷却液进口、冷却液出口。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扁管的壁厚大于非复合散热器扁管的壁厚。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管与制冷剂出口之间设置有密封卡紧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扁管与非复合散热器扁管的截面形状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之处是:复合散热器中复合部分的第一扁管与非复合散热器扁管,在保证扁管内截面面积一样的情况下,其外围尺寸以及横向方向并不会增加多少,这就意味着散热器的整体尺寸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在散热器整体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冷凝器的能量却可以被散热器大量地带走,可有效缓解普遍存在的前舱空间有限各零部件布置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同捷汽车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同捷汽车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92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粉煤灰固体酸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省力的机械式移动车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