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VC糊树脂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78573.5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5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浦旭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3/2202 | 分类号: | G01N23/2202;G01N23/2251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 代理人: | 罗大忱 |
地址: | 201507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vc 树脂 扫描电镜 样品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VC糊树脂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分散剂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分散剂水溶液,再将被检测的PVC糊树脂粉体与分散剂水溶液混合,获得微悬浮液,然后将所述的悬浮液滴在扫描电镜样品台的碳导电胶带上,晃动样品台,使悬浮液在碳导电胶层上形成薄液层,烘干,获得样品前体;(2)将样品前体采用磁控溅射镀金方法处理,获得PVC糊树脂扫描电镜样品;(3)将步骤(2)获得的样品。本发明优点在于(1)使用无毒、不易挥发性的分散剂作为PVC糊树脂粉体样品的分散剂;(2)操作简单,在不改变原PVC糊树脂粉体粒子形貌的基础上,即可获得清晰、优质的PVC糊树脂高分散性微纳米颗粒影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PVC糊树脂性能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PVC糊树脂是指同增塑剂混合后,经搅拌能形成稳定悬浮液(PVC增塑糊)的PVC树脂。PVC糊树脂强度低,质地类似滑石粉。PVC糊树脂具有良好的发泡性和高速刮涂性,可掺入高含量填充物,适用于弹性地板的发泡层、发泡人造革和壁纸。PVC糊树脂还在手套、汽车内饰等行业中广泛应用。
PVC糊树脂常用种子乳液法和微悬浮法生产,通过喷雾干燥可以形成含近百um级次级粒子的PVC糊树脂产品。种子乳液法生产的PVC糊树脂,由于种子(0.1-1um)不完全凝聚,初级粒子(0.1-3um)具有两种粒子形态,在粒径分布上存在双峰分布。
PVC糊树脂初级粒子的粒径和形貌特征会对糊粘度产生影响。例如,较为离散的PVC糊树脂,其初级粒子粒径分布较宽,可以使增塑糊中的自由增塑剂量增加,从而使糊粘度降低。许多研究也表明,以离散的初级粒子状态存在的初级粒子型和松散的次级粒子型颗粒形态存在的糊树脂性能主要由初级粒子决定。运用扫描电镜比较不同PVC糊树脂的初级粒子,可以对PVC糊树脂性能进行辅助分析。
目前的PVC糊树脂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方法,有待改进,如文献《储存温度对PVC溶胶黏度性能的影响》(杨照等人,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18年第5期第30卷)提供的方法,用干净的毛笔将样品蘸洒在贴有双面胶带的样品台上,并用吸耳球轻轻吹掉浮粒,然后于离子溅射仪中镀金200s。此类将PVC糊树脂粉体直接固定在扫描电镜样品台上继而观察初级粒子的方法,由于无定型粉末相互粘连,次级粒子较多,通常无法清晰观察初级粒子,拍摄过程费劲。PVC糊树脂初级粒子(0.1-3um)比表面积较大,自身存在聚集性,采用常规分散方法,如用乙醇对PVC糊树脂粉体加以分散,通常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如文献《碳酸钙填充对PVC增塑糊黏度的影响》(谭红等人,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6年第2期第32卷)报道了一种将PVC增塑糊先用200倍酒精稀释,再将稀释后的糊滴在直径约1cm的平板样品台上,自然风干后于离子溅射仪中镀金200s的制样方法。值得注意的是,PVC糊树脂在分散中如果受热不当,颗粒表面会产生坑蚀。
同时,含水分或其他挥发性有机物的扫描电镜样品,会对镜筒和电气线路造成损坏。因此经过化学分散处理的PVC糊树脂粉体样品,必须经过干燥处理。
总之,采用常规扫描电镜制样方法,无法获得PVC糊树脂高分散性微纳米颗粒影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公开一种PVC糊树脂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方法,以克服原先PVC糊树脂扫描电镜制样方法的不足。
本发明所述的PVC糊树脂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在超声浴中,将分散剂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分散剂水溶液,再将被检测的PVC糊树脂粉体与分散剂水溶液混合,获得超声微悬浮液,然后将所述的悬浮液滴在扫描电镜样品台的碳导电胶带上,轻轻晃动样品台,使液体在碳导电胶层上形成薄液层,烘干,温度为95-120℃,时间为20-30min,获得样品前体;
所述的分散剂选自聚乙二醇、甲氧基聚乙二醇、烯丙基聚氧乙烯醚、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和托可索仑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述的分散剂水溶液中,分散剂的重量浓度为0.1-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85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关于氯雷他定关键中间体的一种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布瓦西坦的新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