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频空调器及其防凝露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72132.4 | 申请日: | 202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8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朱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64 | 分类号: | F24F11/64;F24F11/61;F24F11/77;F24F11/65;F24F11/52;F24F11/54;F24F11/79;F24F110/10;F24F11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景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2 | 代理人: | 曹雪荣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频 空调器 及其 防凝露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频空调器及其防凝露控制方法,包括:制冷开机;判断压缩机是否连续运行预设时长,且室内风机的转速<最高转速的预设百分比;如果是,检测室内相对湿度Φ和室内蒸发温度Tc,判断是否第一预设相对湿度值≤Φ且第一预设温度<Tc<第二预设温度;如果是,则进入防凝露模式,在防凝露模式下,缩小横向导风板的以及纵向导风板的摆动行程,并降低压缩机的最大允许运行频率。由此,以室内相对湿度以及室内蒸发温度作为是否进入防凝露模式的判断因素,在防凝露模式下,缩小横向导风板、纵向导风板的摆动范围,风更多以直吹的方式吹出,降低压缩机的最大允许运行频率,实现舒适制冷的同时,又能避免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产生大量凝露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变频空调器的防凝露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的零部件低于其外环境露点温度时周围的热空气会在其表面产生凝露水。研究表明,环境温度在24--31℃的情况下,空气中的相对湿度比较高,特别是长江以南的区域,现有空调包含变频空调,容易产生凝露,主要表现在面板滴水,墙壁潮湿及风口滴水等现象,给用户体验带来不好的体验效果。
一般通过在室内机容易凝露的地方贴保温绵、降低用户的使用频率、增大室内风量来改善凝露。这些改进方式存在以下缺陷:
1)贴保温绵不仅增加空调的材料成本而且影响生产效率;
2)降低用户的使用频率会降低制冷量,影响用户的舒适性;
3)风量加大影响用户的静音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变频空调器及其防凝露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变频空调器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包括:制冷开机;判断压缩机是否连续运行预设时长,且室内风机的转速<最高转速的预设百分比;如果是,检测室内相对湿度Φ和室内蒸发温度Tc,判断是否预设相对湿度值≤Φ且第一预设温度<Tc<第二预设温度;如果是,则进入防凝露模式,在所述防凝露模式下,缩小横向导风板的以及纵向导风板的摆动行程,并降低压缩机的最大允许运行频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防凝露控制方法,通过以室内相对湿度以及室内蒸发温度作为是否进入防凝露模式的参考因素,在两个因素满足设定条件时进入防凝露模式,在防凝露模式下,缩小横向导风板、纵向导风板的摆动范围,以使出风更多以直吹的方式吹出,减少了导风板倾斜角度大造成的凝露,并降低压缩机的最大允许运行频率,以使压缩机以低于调整后的最大允许运行频率运行,实现舒适制冷的同时,又能避免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产生大量凝露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凝露模式具有至少三种,还包括以下步骤:判断室内相对湿度Φ以及室外温度T0所处的范围,进入相应的防凝露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Φ>75%且T0≤31℃时,进入第一防凝露模式;在所述第一防凝露模式下,横向导风板角度A,e+15≤A≤f-15,其中e为横向导风板摆动角度的最小值,f为横向导风板摆动角度的最大值;纵向导风板角度B,g+15≤B≤h-15,其中g为纵向导风板摆动角度的最小值,h为纵向导风板摆动角度的最大值;压缩机的最大允许运行频率调整为0.8k,k为当前压缩机在制冷运行区间的最大运行频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Φ>75%且T0>31℃时,进入第二防凝露模式;在所述第二防凝露模式下,横向导风板角度A,e+10≤A≤f-10,其中e为横向导风板摆动角度的最小值,f为横向导风板摆动角度的最大值;纵向导风板角度B,g+10≤B≤h-10,其中g为纵向导风板摆动角度的最小值,h为纵向导风板摆动角度的最大值;压缩机的最大允许运行频率调整为0.85k,k为当前压缩机在制冷运行区间的最大运行频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未经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21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