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化的铆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57990.1 | 申请日: | 202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3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愉愉;谢茂春;吴艺;范堡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数码模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5/02 | 分类号: | B21J15/02;B07C5/342;B07C5/36;B21J15/28;B21J15/30;B21J15/4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55 | 代理人: | 孔丽霞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化 铆接 方法 | ||
1.一种自动化的铆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化的铆接装置,所述铆接装置包括机座、定位分度盘,所述机座上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定位分度盘在中心处与第一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定位分度盘的上表面边缘在同一半径的圆周六等分处均设置有下模,并在每个下模中心点与定位分度盘中心点之间均设置有定位通孔,且所述定位通孔均处于同一圆周上;所述机座上在对应下模的位置依次相邻设有控制铆钉下料的第一视觉监测系统、铆接机、检测铆接合格与否的第二视觉监测系统、出料装置,所述机座上还设有一个能伸缩卡入定位通孔的定位柱;所述出料装置包括通过支架设置在定位分度盘的上方并与定位分度盘相平行的滑轨、滑设在滑轨上的机械手、驱动机械手滑动的固定设置在支架或机座上第二电机、两个固定设置在支架或机座上位于滑轨下方的出料槽,两个所述出料槽对应于机械手在滑轨上滑动的不同距离设置,所述第一电机、第一视觉监测系统、铆接机、第二视觉监测系统、机械手、第二电机均与一电控箱中的PLC控制器电性连接,步骤如下:
S1,下料,通过人工或送料机往下模上放置待铆接件;
S2,铆接流程的自动运行,利用电控箱启动第一电机运转,第一电机驱动定位分度盘转动,在定位分度盘转动中利用PLC控制器通过执行其内部事先存储的指令来操控第一视觉监测系统、铆接机、第二视觉监测系统、机械手、第二电机的运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化的铆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的顶部成球冠状,底部连接在一设置在机座上的与电控箱中的PLC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三电机或第一气缸上并在第三电机或第一气缸的驱动下伸入或退出定位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化的铆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是电动吸取装置,包括在第二电机驱动下滑设在滑轨上的滑块、设于滑块侧壁的升降臂、设于升降臂底端的电磁吸铁、设于升降臂下方的第一传感器、驱动升降臂升降的第四电机或第二气缸,所述电磁吸铁、第一传感器、第四电机或第二气缸均与电控箱中的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自动化的铆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臂的底部可拆装连接有一工字型的连接件,所述电磁吸铁设有两个并对应设置在工字型两边的底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连接件的侧壁或底部中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化的铆接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出料槽是以相垂直的方式设置,其中一个是与滑轨滑动的方向相平行的平行出料槽,另一个是与滑轨滑动的方向相垂直的垂直出料槽,所述垂直出料槽和平行出料槽距离滑轨的距离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化的铆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上还设置有与电控箱中的PLC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气动分割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气动分割器的入力轴,所述定位分度盘在中心处与气动分割器的出力轴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化的铆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可拆装连接在定位分度盘上,所述下模上设置有下模定位孔,所述下模定位孔内安装有顶部成球冠状的锥形的下模定位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化的铆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视觉监测系统包括安装在机座上的安装支架、与电控箱中的PLC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二传感器和两个步进电机,两个所述步进电机相互垂直设置,其中一个是固定安装在安装支架上的固定步进电机,另一个是垂直于固定步进电机并能随着固定步进电机的驱动而移动的移动步进电机,所述第二传感器安装在移动步进电机上并处于定位分度盘的上方,在两个步进电机的驱动下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化的铆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装置和第一视觉监测系统之间依次设置有放置待铆接部件在下模上的两个分别与电控箱中的PLC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振动送料机,所述第一视觉监测系统处设置有与电控箱中的PLC控制器电性连接的铆钉自动送料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化的铆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机上设置有监测铆接压力的压力传感器和显示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数码模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数码模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799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