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复合木结构建筑屋顶的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54472.4 | 申请日: | 202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93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陈锋;林志海;金明唐;张志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坤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7/02 | 分类号: | E04B7/02;E04B7/04;E04B1/58 |
代理公司: | 苏州共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621 | 代理人: | 刘希军 |
地址: | 31203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复合 木结构 建筑 屋顶 支撑 结构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混凝土复合木结构建筑屋顶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位于建筑本体顶端的承重柱(1),若干所述承重柱(1)的顶端共同卡接有承重梁(2),所述建筑本体设有位于承重梁(2)两端的承重墙(3),所述承重梁(2)上阵列分布有若干人字梁(4),所述建筑本体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用于夹持人字梁(4)底端的夹持组件,所述人字梁(4)的两端之间卡接有水平梁(8),所述水平梁(8)的底端开设有与承重梁(2)卡接的凹部(9),所述承重梁(2)顶面的两侧开设有倾斜槽(10),所述承重梁(2)嵌于凹部(9)内时,所述倾斜槽(10)的两侧抵于水平梁(8)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复合木结构建筑屋顶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柱(1)的顶端设有嵌块(5),所述承重梁(2)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容纳嵌块(5)的嵌槽(6),所述承重柱(1)的两侧设有对称设置的倾斜撑杆(7),所述倾斜撑杆(7)的两端分别与承重柱(1)和承重梁(2)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复合木结构建筑屋顶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字梁(4)包括第一斜杆(11)和第二斜杆(12),所述第一斜杆(11)的顶端设有呈L形的扣部(13),所述第二斜杆(12)的顶端设有用于容纳扣部(13)以限制第一斜杆(11)和第二斜杆(12)分离的嵌部(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复合木结构建筑屋顶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下夹杆(15)和上夹杆(16),所述上夹杆(16)和下夹杆(15)上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一斜杆(11)或第二斜杆(12)穿过的夹持通道(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复合木结构建筑屋顶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杆(15)通过钢筋与建筑本体固定连接,所述上夹杆(16)通过固定螺栓与下夹杆(15)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复合木结构建筑屋顶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杆(11)和第二斜杆(1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有位于第一斜杆(11)和第二斜杆(12)两侧的加强杆(18),相邻所述加强杆(18)之间设有嵌于第一斜杆(11)和第二斜杆(12)之间的棱台部(19),所述棱台部(19)的侧壁分别贴于第一斜杆(11)和第二斜杆(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复合木结构建筑屋顶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在浇筑所述建筑本体时,所述建筑本体顶端的边沿处预留有钢筋,所述建筑本体的两侧搭设所述承重墙(3),且所述承重墙(3)之间架设与承重柱(1)卡接的承重梁(2);
步骤二:架设所述承重梁(2)时,所述承重柱(1)的两侧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两倾斜撑杆(7)并通过脚手架将承重梁(2)卡接于承重柱(1)和倾斜撑杆(7)上方;
步骤三:待承重梁(2)固定后,将所述水平梁(8)通过凹部(9)以及倾斜槽(10)与承重梁(2)卡接,并通过螺栓加固水平梁(8)与承重梁(2)的连接;
步骤四:将下夹杆(15)经捶打使钢筋贯穿下夹杆(15),实现下夹杆(15)与建筑本体固定连接;
步骤五:待下夹杆(15)与建筑本体固定连接后,依次将第一斜杆(11)和第二斜杆(12)与水平梁(8)以及下夹杆(15)卡接,并通过扣部(13)和嵌部(14)实现卡接组成人字梁(4);
步骤六:将所述加强杆(18)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第一斜杆(11)和第二斜杆(12)固定连接,并使棱台部(19)两侧的斜面贴于第一斜杆(11)和第二斜杆(12)的表面;
步骤七:将上夹杆(16)放置于下夹杆(15)上,并通过固定螺栓贯穿上夹杆(16)和下夹杆(15)实现固定连接且夹持人字梁(4)的底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坤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坤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447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