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51896.5 | 申请日: | 2020-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89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李万松;丁运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凌宇电缆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B7/29 | 分类号: | H01B7/29;H01B7/295;H01B7/42;H01B7/28;H01B7/282;H01B7/18;H01B3/44 |
代理公司: | 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21 | 代理人: | 马威 |
地址: | 238300 安徽省芜湖市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用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缆,包括电缆本体,电缆本体包括缆芯和包覆在缆芯表面上的缆芯防护套,缆芯防护套从内之外依次包括阻水绕包层、屏蔽层、内护层和外护层,缆芯包括截面为“Y”型结构的缓冲异形支架,分布在缓冲异形支架每个夹角处的导线,位于缓冲异形支架每个支脚顶端上并与阻水绕包层内侧贴合的动力滑块以及位于每个导线外侧的抗压防护体,缓冲异形支架的中央位置处开设有与电缆本体长度方向平行的缓冲变形腔体,本发明通过缓冲异形支架、动力滑块和抗压防护体的作用下导线在电缆防护套内的可以沿电缆本体的圆周方向左右适当性的移动,因而对导线起到卸力的作用,而且电缆本体还具有耐高阻燃及高散热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于自身住所地的地球环境保护意识正逐渐的增强,非环保的产品纷纷淘汰。尤其是现在的交通工具越来越环保,并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越来越成熟,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越来越多。但是新能源汽车用电缆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弊端;例如,新能源汽车在加气站进行加气时,电缆经常会被拖拽,在拖拽过程中也容易与其他东西发生碰撞,且在拖拽过程中又容易与地面产生摩擦,与摩擦时会使得摩擦部产生局部热量,在加气高峰期时,不停地拖拽电缆很容易因局部温度过高而发生起火,有可能使得整个加气站发生火灾,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因此,急需一种具有高抗压和耐高温的新能源汽车用电缆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缆,包括电缆本体,且电缆本体包括缆芯和包覆在缆芯表面上的缆芯防护套,且缆芯防护套内除缆芯外的间隙处填充有纤维填充物,所述缆芯防护套从内至外依次包括阻水绕包层、屏蔽层、内护层和外护层,所述缆芯包括截面为“Y”型结构的缓冲异形支架,分布在缓冲异形支架每个夹角处的导线,位于缓冲异形支架每个支脚顶端上并与阻水绕包层内侧贴合的动力滑块以及位于每个导线外侧并与相应导线贴合的抗压防护体,所述缓冲异形支架的每个夹角相同,且缓冲异形支架的中央位置处开设有与电缆本体长度方向平行的缓冲变形腔体,所述抗压防护体为中空结构,且抗压防护体的截面为弧形状,所述抗压防护体的中间部向阻水绕包层的一侧弯曲,且抗压防护体远离导线的一侧与阻水绕包层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动力滑块的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且动力滑块与缓冲异形支架支脚顶部接触的一端为底端,动力滑块与阻水绕包层接触的一端为顶端,所述动力滑块的顶端长度大于其底端的长度,且动力滑块的左右两侧壁分别与抗压防护体的顶端贴合。
优选的,所述缓冲异形支架的长度等于或小于动力滑块的长度,且缓冲异形支架是由橡胶材料制成,且橡胶材料内设有加强钢丝网。
优选的,所述抗压防护体内部的两端均设有增强体,且抗压防护体内部处增强体外均填充有缓冲填充条。
优选的,所述缓冲填充条为硅胶气囊体,增强体为顺丁橡胶材质。
优选的,所述抗压防护体是由铝金属丝编织而成,且抗压防护体远离导线的一侧到阻水绕包层内壁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动力滑块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动力滑块沿电缆本体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有若干个,且每相邻两个动力滑块首尾之间的距离为0.5-3cm。
优选的,所述动力滑块是由绝缘硬性塑料制成,且动力滑块内部为中空结构。
优选的,所述纤维填充物是为玻璃纤维和导热碳纤维混纺而成的导热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凌宇电缆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安徽凌宇电缆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18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