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排气管制造焊接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44328.2 | 申请日: | 202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11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黄三妹;邹帅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设机器人智能装备(武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B23K101/06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管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8 | 代理人: | 尉敏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排气管 制造 焊接 夹具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排气管制造焊接夹具,包括底板、两组滑动设置在底板顶部的夹持装置和用于驱动夹持装置的驱动装置,两组夹持装置呈对称设置,夹持装置包括移动板和设置在移动板侧壁上的水平支架,水平支架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夹持头,夹持头包括匚型板和螺接在匚型板顶部的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的底端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压块。本发明本发明设置多组夹持头,通过多点位固定方式和对消音器进行限位,避免排气管发生翻转,同时也确保排气管焊接时不会错位;本发明通过双向电机与双向螺杆配合,驱动两组夹持装置同步靠近或者远离,根据两组指针的所指向的刻度,可以观察到移动板所移动的距离,进而确定两组排气管之间的间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接夹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排气管制造焊接夹具。
背景技术
排气管是发动机排气系统的一部分,排气系统主要包括排气歧管、排气管和消音器,一般为控制发动机污染物排放的三校催化器也安装在排气系统中,排气管一般包括前排气管和后排气管。对于一些排量比较大的车或者说一些运动型的汽车,因为他发动机功率和能耗比较大,在此期间产生的废弃物比较多,往往一根排气管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因此就会再安装一根排气管,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迅速的帮助车辆清理尾气。
两根排气管通过焊接来进行固定,但现有的焊接夹具存在以下缺点:一、焊接夹具在夹持两根排气管时,无法确保两根排气管的末端平齐,在后续的焊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错位;二、不同的车型两根排气管之间的距离不同,而两根排气管在移动时,无法看出二者之间的间距。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排气管制造焊接夹具。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排气管制造焊接夹具,包括底板、两组滑动设置在底板顶部的夹持装置和用于驱动夹持装置的驱动装置,两组夹持装置呈对称设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垂直设置的移动板和两组设置在移动板底部的滑块,底板的顶部对应滑块的位置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凹槽,滑块滑动对接在条形凹槽内,所述移动板的侧壁靠两端各开设有一组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矩形通孔,每组矩形通孔内设置有两组水平支架,且水平支架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夹持头,所述夹持头包括匚型板,匚型板的顶部螺接有第一螺纹杆,且第一螺纹杆穿过匚型板的顶板通向内部,第一螺纹杆的底端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压块;
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对应矩形通孔的位置开设有腰型孔,水平支架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贯穿腰型孔的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杆的外部螺接有用于锁紧水平支架的螺母;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两组沿底板长度方向延伸的双向螺杆,双向螺杆贯穿两组移动板,且与两组移动板螺纹连接,所述底板的顶部位于双向螺杆的两端设置有带座轴承,且双向螺杆与带座轴承转动连接,所述双向螺杆的末端固定套设有带轮,且两组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驱动装置还包括固定在底板顶部一端的双向电机,且双向电机的输出端与其中一组双向螺杆的末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条形凹槽的顶部开设有两组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半圆凹槽,半圆凹槽的两端呈封闭状,滑块的底部对应半圆凹槽的位置开设有半球形凹槽,半球形凹槽的直径与半圆凹槽的宽度相等,半球形凹槽内滚动设置有滚珠,且滚珠与半圆凹槽的内壁相接触。
优选的,同一组所述矩形通孔内的水平支架长度相同,两组矩形通孔内的水平支架长度不同,水平支架的剖切面呈矩形,且水平支架的上下两侧壁与矩形通孔的内壁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压块为顶部呈水平、底部呈圆弧的板状结构,第一螺纹杆的顶端设置有横向贯穿其外壁的把手。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外沿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刻度线,刻度线的零刻度线位于底板外沿的中部,移动板的垂直外沿设置有指针,指针与底板的外沿相接触。
优选的,位于消音器两端的所述水平支架之间通过拉伸弹簧相连接,且其中一组水平支架与矩形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设机器人智能装备(武汉)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中设机器人智能装备(武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43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弹性环支承结构静刚度测试装置
- 下一篇:摄像镜头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