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乙烯功能新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38522.X | 申请日: | 2020-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8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 发明(设计)人: | 张超;李静简;宋艳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全和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F110/02 | 分类号: | C08F110/02;C08F2/01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7 | 代理人: | 邓琳 |
| 地址: | 300450 天津市滨海新区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乙烯 功能 新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乙烯功能新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首先将聚合级乙烯气体进入接收器,然后使用输送泵向混合器内注入调节剂;再将步骤A所得的气体物料经二次压缩机加压,然后进入聚合釜,同时使用输送泵连续向聚合釜内注入微量引发剂溶液,使乙烯进行高压聚合;将从聚合釜出来的聚乙烯与未反应的乙烯通入冷凝器内进行冷却,冷却后进入高压分离器中,然后进行减压,通过高压分离器将未反应的乙烯和低聚物分离出来。本发明通过高压分离器能够将未反应的乙烯和低聚物分离出来,通过低聚物分液器能够将低聚物中夹带的乙烯分离出,乙烯接收器能够对高压分离器以及低聚物分液器分离出的乙烯进行接收,从而便于对未聚合的乙烯进行回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聚乙烯功能新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乙烯是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聚乙烯无臭,无毒,手感似蜡,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吸水性小,电绝缘性优良,聚乙烯功能新材料是以聚乙烯为原料制作的一种新型材料。
聚乙烯功能新材料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对乙烯进行聚合,而现有制备方法中,由于乙烯无法完全聚合,也得不到有效的回收,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聚乙烯功能新材料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聚乙烯功能新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聚合级乙烯气体进入接收器,然后由一次压缩机进行加压,使用输送泵向混合器内注入调节剂;
B、将步骤A所得的气体物料经二次压缩机加压,然后进入聚合釜,同时使用输送泵连续向聚合釜内注入微量引发剂溶液,使乙烯进行高压聚合;
C、将从聚合釜出来的聚乙烯与未反应的乙烯通入冷凝器内进行冷却,冷却后进入高压分离器中,然后进行减压,通过高压分离器将未反应的乙烯和低聚物分离出来,然后使用低聚物分离器将低聚物分离出;
D、将步骤C中分离出乙烯返回步骤A中的混合器循环使用,将步骤C中分离出的低聚物在低聚物分液器中回收夹带的乙烯后排出;
E、将由步骤C中高压分离器出来的聚乙烯物料在低压分离器中进行减压,将聚乙烯物料中残余的乙烯分离出来,分离出来的乙烯进入乙烯接收器中由乙烯接受器进行接收并返回步骤A中的混合器循环使用;
F、将步骤E中分离后的聚乙烯加送至切粒机进行水下切粒,然后使用脱水槽对切成的粒料进行脱水,然后再经振动筛过筛,过筛后的颗粒落入磁力分离器中以除去夹带的金属粒子,然后进入储料槽中储存;
G、对步骤F储料槽内的物料进行取样分析,合格产品进入掺和器中进行气动循环掺和即得到成品聚乙烯功能新材料,不合格品送至等外品贮槽进行贮存。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A中的调节剂为丙烯、丙烷或乙烷,所述丙烯的纯度大于99%,所述丙烷的纯度大于97%,所述乙烷的纯度大于9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A中一次压缩机加压的压强为29.43MPa,所述步骤B中二次压缩机加压的压强为113~196.20MPa。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B中所用的引发剂是将有机过氧化物溶解于液体石蜡中制作而成,并且引发剂浓度为1%-25%,引发剂的用量为聚合级乙烯气体用量的0.003%-0.006%。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C中高压分离器内减压后的气压强度为24.53-29.43MPa。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A中聚合级乙烯气体的纯度不低于99.9%,所述步骤B中聚合釜的反应温度为150℃左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全和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天津全和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85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