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桩中桩断桩接桩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36701.X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7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曾祥茂;李志生;林楚涛;方宏彬;王鹏;叶剑铭;张昭洪;方旭;黄维阳;罗家俊;吴汉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64 | 分类号: | E02D5/64;E02D5/38;E02D5/62;E02D5/66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李朦 |
地址: | 51006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桩中桩断桩接桩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桩中桩断桩接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S1、场地平整:对施工现场弃土集中清理,平整场地,做好测量放样及接桩的准备工作;
S2、测量放样:测量班组按照设计图纸参数放样出桩位中心位置,经现场技术员复核后,报监理工程师进行检验,并书面交底作业班组,按照桩位中心点拉十字线引出护桩,并对护桩加以保护;
S3、旋挖钻抽芯:旋挖机安装岩心钻头后,移机至岩心钻头与基桩同心,开始作业,通过底部带有活门的筒式岩心钻头回转破碎基桩,并直接将其装入钻头内,然后再由钻孔机提升装置和伸缩式钻杆将钻头提出管外卸土,这样循环往复,不断地取土卸土,直至钻至基桩裂纹往下1500mm;
S4、加肋钢管制作、安装:钢管采用Q235c钢,外径1100mm,壁厚16mm,长12820mm,在钢管内、外壁上,间隔300mm均匀布置直径16mm的HRB400级钢筋箍,钢筋箍采用单面焊焊接在钢管上,箍筋接头采用双面焊,接头长度不小于80mm,要求钢管管节周长允许偏差40mm,管端平整度允许偏差10mm,管端平面倾斜允许偏差10mm,相邻管径允许偏差5mm,管节对口拼接时,相邻管节对口板边允许偏差3mm;
S5、钢筋笼制作、焊接:为保证接桩部分与基桩上部承台之间的连接,在钢管上部焊接钢筋笼深入承台内,环绕钢筋笼主筋增加箍筋,每100mm增加一道,由上至下逐步环绕至2200mm处,箍筋采用直径10mm的HPB300级钢筋,与受力主筋交叉点进行绑扎牢固,受力主筋设置箍筋部分全长2200mm,剩余1500mm采用单面焊固定于钢管内壁上;
S6、吊装加肋钢管:加肋钢管制作完成后,采用履带吊吊装加肋钢管至抽芯孔内,插入深度超过裂纹处往下1500mm,加肋钢管吊放入孔应对中、慢放,防止碰撞孔壁,下放时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放,检查原因;
S7、基底混凝土处理:采用负压真空泵将基桩混凝土面小块混凝土及砂粒清除干净,为保证桩身质量,使现浇混凝土与原混凝土更好的连接,在混凝土施工前先抹一层同标号砂浆;
S8、钢管内侧注混凝土:加肋钢管内采用导管法灌注比原基桩混凝土C35大一标号的C40混凝土,混凝土进行分层连续浇灌,每层浇筑厚度500mm,混凝土浇筑一次完成,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浇筑上层时插入式振动器应深入到下层50mm-100mm,振捣密实,振动棒不得直接振捣钢管,浇筑混凝土面标高应高于设计承台底高程800mm以上;
S9、钢管外侧注水泥砂浆:选用Φ32mm的焊接钢管为注浆管,注浆管到达间隙底,采用高压泥浆泵将M40水泥砂浆高压填充在钢管与混凝土桩身空隙,同时振动钢管,直至浆液液面或桩面设计标高不再下层并溢出,施工时注入速度要慢,保证注浆量不小于钢管与混凝土桩身空隙体积,凝固养护一段时间形成桩中桩完成对断桩的接桩;
S10、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为保证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在规定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并防止产生收缩,应在12h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接桩混凝土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的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每隔2h浇水一次,并用土工布围裹在桩周围,混凝土在不失水的情况下得到充足的养护,并保持土工布内一直湿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中桩断桩接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旋挖机安装岩心钻头尺寸为直径12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中桩断桩接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钢管可分节制作,焊接接长,分段长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中桩断桩接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钢筋笼的制作:钢筋笼主筋长采用直径32mm、单根长3700mm的HRB400级钢筋,均匀分布在直径1100mm的圆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670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