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氯氰菊酯/毒死蜱碳酸钙缓控释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635897.0 申请日: 2020-07-03
公开(公告)号: CN111869676A 公开(公告)日: 2020-11-03
发明(设计)人: 王彦华;王豆;侯丽娜;杨桂玲;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主分类号: A01N57/16 分类号: A01N57/16;A01N53/08;A01N25/08;A01P7/00
代理公司: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代理人: 刘妮
地址: 310021 浙江省杭州市***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氯氰菊酯 毒死 碳酸钙 控释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属于农药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氯氰菊酯/毒死蜱碳酸钙缓控释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氯氰菊酯/毒死蜱碳酸钙缓控释剂按质量份数由氯氰菊酯10~20份、毒死蜱10~15份、多孔层状碳酸钙20~25份、润湿剂8~12份、分散剂10~12份、防冻剂6~8份、防腐剂3~5份、消泡剂6~9份及增稠剂5~7份组成。所述氯氰菊酯/毒死蜱碳酸钙缓控释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分别制备多孔层状碳酸钙、氯氰菊酯/毒死蜱的乙醇溶液;向锥形瓶中加入其它组分,经振荡、抽滤、洗涤、干燥,即得。本发明提供的氯氰菊酯/毒死蜱碳酸钙缓控释剂,性能优异、杀虫效果好;稳定性好,能够长时间放置而不发生相分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氯氰菊酯/毒死蜱碳酸钙缓控释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毒死蜱(Chlorpyrifos)是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有机磷类杀虫剂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且使用方式多样化包括喷雾、拌种、种子包衣、土壤处理等。尽管该杀虫剂并非直接用于水体中,但其具有极强的淋溶迁移潜力,极易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渗透进入水生环境中,可持久累积,进而影响水生态环境。氯氰菊酯(Cypermethrin)是一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的特性,但由于对光、热稳定,在大量使用过程中进入水体,造成了其在水体中存在大量残留,给水生生物的安全性带来了严重威胁。由于毒死蜱和氯氰菊酯混合使用对农业害虫具有增效作用,二者的混剂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因此,包括毒死蜱与氯氰菊酯在内自然界中不同的污染源绝非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作用关系,他们往往同时或先后进入环境中。

由于全球大部分的模式生物及相关的生态毒性测试都是在欧美国家的应用研究基础上提出来的,对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安全的针对性不强。考虑到生态保护具有区域特异性,我国地域辽阔,生态系统复杂,采用符合我国环境保护特点的本土模式生物进行生态毒性测试尤为关键和必要。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作为我国本土的一种小型鱼类,是我国化学品环境管理中推荐的试验鱼种之一;该鱼种具有性成熟快、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可终年产卵、属连续产类型等三大特点;由于其胚胎具有光学透明性,可透过卵膜清晰观察胚胎发育,发育过程也与多数淡水硬骨鱼类似,具有成为中国特有模式鱼种的潜能。此外,鱼类胚胎毒性符合3Rs原则[replacement(替代)、reduction(减少)、refinement(优化)]。因此,开展农药对稀有鮈鲫胚胎毒性评价,对于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在实际环境中,农药均以混合污染的形式存在,单一污染是不存在的,而且农药之间相互作用的环境效应无法用单一化合物的作用机理来解释,以往依赖单一效应制定的有关评价标准难以真实地反应现实环境质量的客观要求。因此,对复合污染的研究已经成为生态毒理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随着毒死蜱和氯氰菊酯在环境中的排放量日益增多,它们潜在共存性增加,且在水体样本中经常同时检出这两种化合物。因此,农田生态系统中存在着毒死蜱和氯氰菊酯复合污染的威胁。尽管国内外学者对毒死蜱和氯氰菊酯单一的生态毒理学进行了大量研究,实际环境中这两类污染物共存时的毒害作用却日渐突出,但有关它们复合污染的研究仍然不够深入。毒死蜱和氯氰菊酯在水环境中的吸附、累积、化学性质的差异以及复杂的交互作用,使之成为水体污染治理的难点。

农药缓控释剂的缓释性能优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载体材料,农药种类以及制备方法等。碳酸钙作为农药载体是由于其制备方法简单、低成本、效率高、环境友好等优势,可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风险,为培育环保农药新产业提供了新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有技术中关于氯氰菊酯/毒死蜱的碳酸钙缓控释剂尚未见报道。毒死蜱具有杀虫谱广,杀虫速度快,易与土壤中的有机质结合等特性,是一种很好是杀虫剂,不过存在见光易分解,抗性高等缺点。因此如果能将氯氰菊酯/毒死蜱负载于碳酸钙中制备出复配型农药不仅弥补毒死蜱见光易分解的缺点而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延缓对害虫的抗药性,延长了农药品种的使用寿命,更是起到了强强联合的效果,以及具备了高效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58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