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回收装配式基坑支护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32558.7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58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明;梅凯;刘豫;潘艳辉;张中善;陈静;王端;郑永全;张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七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76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鼎万策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9 | 代理人: | 黄照倩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回收 装配式 基坑 支护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回收装配式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属于基坑支护施工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对土钉、面板及垫板进行加工和验收;S2、土钉定位、安装入孔;S3、面板安装、固定;S4、面板与基坑边坡之间注浆;S5、基坑施工完毕后对土钉和面板进行回收,用于解决现有土钉墙技术施工过程中土钉、挂网无法回收易造成资源浪费及因施工中无法实现标准化施工导致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回收装配式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基坑在施工过程中普遍采用土钉墙支护方法,传统的土钉墙施工方法是在边坡或基坑的逐层开挖过程中在坡面通过密集的土钉进行加固,并且挂网喷射混凝土使其与表面的土体粘结形成复合体以稳定坡面,传统的土钉支护施工工艺中,土钉、挂网喷混凝土均为不可重复利用材料,在基坑施工完毕后被填埋在基坑内,造成了大量钢筋及混凝土材料的浪费,并且传统土钉支护系统中埋入基坑的土钉影响雨污水开挖以及后期地下空间的开发,喷射的混凝土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传统的土钉墙支护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无法保证整个施工流程的标准化,使用挂网和喷浆的方式对基坑进行加固难以保证基坑加固面的平整度和密实度,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均较为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可回收装配式基坑支护施工方法,用于解决现有土钉墙技术施工过程中土钉、挂网无法回收易造成资源浪费及因施工中无法实现标准化施工导致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可回收装配式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土钉、面板及垫板进行加工和验收:面板上开设有注浆孔,垫板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用于土钉穿过的通孔,垫板上开设有与面板工固定连接的连接孔;
S2、土钉定位、安装入孔:在完成开挖的土方边坡上按照土钉定位位置钻孔,钻孔在边坡上呈均匀的阵列排布结构以在土钉植入钻孔后在边坡上形成多个用于面板安装的安装单元,将土钉植入钻孔后土钉部分露出边坡外;
S3、面板安装、固定:每个安装单元内至少安装有一个面板,安装单元的相邻面板在相邻侧边贴合固定,垫板套接在土钉上以将面板与基坑边坡顶压贴合固定,垫板相对土钉端部固定装配;
S4、面板与基坑边坡之间注浆:在面板固定后通过注浆孔在面板与边坡之间进行注浆以对面板和边坡进行密实连接;
S5、基坑施工完毕后对土钉和面板进行回收:回收步骤包括拆卸垫板、松开面板、土钉回收拔出、土钉抽芯孔注浆。
相较于现有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1)节省了原材料,降低了施工成本,施工中使用的土钉、面板和垫板均可进行回收,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在基坑施工完成后将土钉和挂网填埋在基坑内,实现了土钉、面板和垫板的重复利用,节省了施工预算,土钉可进行回收也避免影响后期地下空间的开挖工作。
(2)实现基坑支护施工的标准化,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本工法中使用的土钉、面板和垫板尺寸和规格一致并可进行提前批量生产,施工中直接按要求进行施工即可,便于进行标准化施工并有效加快了施工进度。
(3)减少施工中混凝土的使用,同时保证了对基坑的支护效果,本工法在完成面板固定后仅需使用混凝土在面板与基坑边坡之间进行注浆即可防止施工中基坑边坡在雨水冲刷下发生塌落,避免影响施工进度保证施工的安全性,相较于传统的在挂网上喷射混凝土的施工方式节省了混凝土的使用同时还减少了施工中产生的混凝土污染。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如下,所述面板为矩形,每个安装单元的四角位置均通过土钉和垫板实现与基坑边坡固定,每个安装单元内安装两块面板,两块面板的相邻侧边贴合固定。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如下,注浆孔开设在面板的形心位置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七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七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25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