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偏光轴位测量装置及偏光轴位的自校正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24957.9 | 申请日: | 202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18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郑伟峰;蒋淑恋;郑鹏;邓水发;纪金龙;康品春;阮育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计量检定测试院 |
主分类号: | G01B11/27 | 分类号: | G01B11/2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44275 | 代理人: | 张鹏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偏光 测量 装置 校正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光学镜片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偏光轴位测量装置及偏光轴位的自校正测量方法,包括机架,通过在机架上设置发光机构、转动机构、待测镜片和标准偏光组件,转动机构转动带动在标准偏光组件转动,在标准偏光组件转动过程中,发光机构产生的光线依次透过标准偏光组件和待测镜片,且光线的亮度在强弱之间变化,通过设置检测组件检测依次透过标准偏光组件和待测镜片的光线的亮度,根据转动机构的转动角度即可计算出待测镜片的偏光轴位;通过采用检测组件检测透过偏振片的光线的亮度,能够排除人工观察带来的误差,从而提高检测精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镜片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偏光轴位测量装置及偏光轴位的自校正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偏光太阳镜属于个体眼面部防护用品的范畴,衡量其质量的技术指标主要体现在偏光度、防紫外线、抗机械冲击力、透射比、复合强度等几个方面,其中,偏光度是重要指标之一。根据相关国际标准,偏光太阳镜产品的偏光度数一般需控制在±5度的范围内。不合格的偏光太阳镜不仅会损害使用者的用眼健康,而且也会影响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偏光太阳镜生产单位通常要求产品出产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偏光轴位(偏光度)测量。
申请号为201721156103.2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偏光角偏差检测装置,由LED光源与毛玻璃形成均匀的散射光,通过转动检偏器,并观察检偏器视窗至二个半圆明暗分明,角度盘上角度指针的偏移角即为被检偏光镜片的偏差角度。这种人工观察检偏器明暗程度的方式效率低下,且精确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检测精准度的偏光轴位测量装置及偏光轴位的自校正测量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为:
一种偏光轴位测量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发光机构、转动机构、待测镜片和标准偏光组件,所述转动机构和标准偏光组件均位于发光机构和待测镜片之间且与发光机构和待测镜片之间均设有间距,所述转动机构与标准偏光组件固定连接;
所述标准偏光组件包括基准片和偏振片,所述偏振片设置在基准片远离待测镜片的一侧面且均与基准片相互贴合,所述偏振片远离基准片的一侧面上设有检测组件。
本发明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为:
一种偏光轴位的自校正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控制标准偏光组件沿预设方向旋转360度,在标准偏光组件旋转过程中,当标准偏光组件的偏光轴与待测镜片的偏光轴第一次平行时,分别采集当前待测镜片的光照强度和转动机构的转动角度,依次记为第一光照强度和第一转动角度;当标准偏光组件的偏光轴与待测镜片的偏光轴第一次垂直时,分别采集当前待测镜片的光照强度和转动机构的转动角度,依次记为第二光照强度和第二转动角度;
步骤S2、当标准偏光组件的偏光轴与待测镜片的偏光轴第二次平行时,分别采集当前待测镜片的光照强度和转动机构的转动角度,依次记为第三光照强度和第三转动角度;当标准偏光组件的偏光轴与待测镜片的偏光轴第二次垂直时,分别采集当前待测镜片的光照强度和转动机构的转动角度,依次记为第四光照强度和第四转动角度;
步骤S3、根据所述第一光照强度、第二光照强度、第三光照强度、第四光照强度、第一转动角度、第二转动角度、第三转动角度和第四转动角度,计算得到待测镜片的第一偏光度值;
步骤S4、根据所述第一偏光度值和预设的第一光照强度函数,计算得到待测镜片的第二光照强度函数;
步骤S5、根据所述第一光照强度、第二光照强度、第三光照强度、第四光照强度和第二光照强度函数,计算得到第一角度值、第二角度值、第三角度值和第四角度值;
步骤S6、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第二角度值、第三角度值和第四角度值,计算得到第一平均角度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计量检定测试院,未经厦门市计量检定测试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49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