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公路下穿铁路立交的道路结构及平交道口改立交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24269.2 | 申请日: | 2020-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6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张翔;牛凤鸣;耿耿;马文军;吕新强;刘强;欧成章;王飞;周凯;王殿辉;张国虎;王宁;孙二小;米洋;郝晓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路 铁路 立交 道路 结构 平交道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公路下穿铁路立交的道路结构及平交道口改立交的方法,所述道路结构包括铁路、未改造的公路、由公铁平交道口改造的下穿立交桥及由下穿段和连接段组成的下穿公路;所述下穿立交桥位于铁轨水平面下且交叉于所述铁路,并与原平交道口的公路具有预设距离;所述下穿公路下穿段位于所述下穿立交桥下方;所述下穿公路连接段与所述未改造公路相连。本发明使平交道口改立交施工时不影响既有平交道口正常通行,不会对公路运输、民众出行造成阻碍,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当地土地的切割,为周边城镇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铁路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公路下穿铁路立交的道路结构及平交道口改立交的方法。
背景技术
平交道口是公路与铁路的平面交叉,是我国铁路运输的薄弱环节。目前随着我国铁路事业迅猛发展,平交道口成了制约铁路提速和地方交通发展的瓶颈,既有公铁平交道口正在逐步改为立交,公铁平交道口已越来越少,但剩余的平交道口大多属改建困难,难以实施的,且有相当一部分位于市区、城镇附近,人口密集,车流量大,更加大了平交改立交的实施难度。既有公铁平交道口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大大降低了公路运输效率,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对剩余平交道口改建势在必行。
现有技术中,公路与铁路平交道口改为公路下穿铁路立交的改建工程要对既有平交道口封闭施工,存在施工期间影响既有交通通行的问题,对公路运输和民众出行造成阻碍。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公路下穿铁路立交的道路结构及平交道口改立交的方法,能够使平交道口改立交施工时不影响既有平交道口正常通行,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当地土地的切割,为周边城镇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公路下穿铁路立交的道路结构,包括铁路、未改造的公路、由公铁平交道口改造的下穿立交桥及由下穿段和连接段组成的下穿公路;其中,
所述下穿立交桥位于铁轨水平面下且交叉于所述铁路,并与原平交道口的公路具有预设距离;
所述下穿公路下穿段位于所述下穿立交桥下方;
所述下穿公路连接段\连接段和下穿段与所述未改造公路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下穿立交桥与原平交道口的公路的预设距离为沿所述铁路轴向一侧20m~30m。
作为优选,所述下穿公路的连接段与所述未改造公路相连,所述连接段为与所述下穿段两端相连的两段,每段由两条反向曲线相接构成。
作为优选,所述下穿公路的连接段和下穿段与所述未改造公路相连,所述连接段为一段,由两条反向曲线相接构成,一端与所述未改造公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下穿段相连,所述下穿段的另一端与平交道口另一侧未改造公路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下穿公路两侧引道坡度是相应等级公路技术要求的最大纵向坡度。
作为优选,所述下穿公路连接段是由两条曲线半径是相应等级公路技术要求的最小曲线半径的反向曲线相接所构成。
作为优选,所述下穿公路下穿段与所述铁路交叉角度为45°~90°。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平交道口改立交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将所述下穿立交桥设置于铁轨水平面下且交叉于所述铁路,并与原平交道口的公路具有预设距离;
步骤S2,将所述下穿公路下穿段设置在下穿立交桥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42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