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公路下穿铁路立交的道路结构及平交道口改立交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24269.2 | 申请日: | 2020-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6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张翔;牛凤鸣;耿耿;马文军;吕新强;刘强;欧成章;王飞;周凯;王殿辉;张国虎;王宁;孙二小;米洋;郝晓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路 铁路 立交 道路 结构 平交道 方法 | ||
1.一种公路下穿铁路立交的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结构包括铁路、未改造的公路、由公铁平交道口改造的下穿立交桥及由下穿段和连接段组成的下穿公路;其中,
所述下穿立交桥位于铁轨水平面下且交叉于所述铁路,并与原平交道口的公路具有预设距离;
所述下穿公路下穿段位于所述下穿立交桥下方;
所述下穿公路连接段\连接段和下穿段与所述未改造公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下穿铁路立交的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穿立交桥与原平交道口的公路的预设距离为沿所述铁路轴向一侧20m~30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下穿铁路立交的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穿公路的连接段与所述未改造公路相连,所述连接段为与所述下穿段两端相连的两段,每段由两条反向曲线相接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下穿铁路立交的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穿公路的连接段和下穿段与所述未改造公路相连,所述连接段为一段,由两条反向曲线相接构成,一端与所述未改造公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下穿段相连,所述下穿段的另一端与平交道口另一侧未改造公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下穿铁路立交的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穿公路两侧引道坡度是相应等级公路技术要求的最大纵向坡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下穿铁路立交的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穿公路连接段是由两条曲线半径是相应等级公路技术要求的最小曲线半径的反向曲线相接所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下穿铁路立交的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穿公路下穿段与所述铁路交叉角度为45°~90°。
8.一种平交道口改立交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将所述下穿立交桥设置于铁轨水平面下且交叉于所述铁路,并与原平交道口的公路具有预设距离;
步骤S2,将所述下穿公路下穿段设置在下穿立交桥下方;
步骤S3,将所述下穿公路的连接段与所述未改造公路相连,所述连接段为与所述下穿段两端相连的两段;或将所述下穿公路的连接段和下穿段与所述未改造公路相连,所述连接段为一段,将所述连接段一端与所述未改造公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下穿段相连,将所述下穿段的另一端与平交道口另一侧未改造公路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平交道口改立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下穿公路连接段设置为由两条反向曲线相接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平交道口改立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下穿立交桥与原平交道口的公路的预设距离设置为沿所述铁路轴向一侧20~30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426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